“大学期间谈了甜甜的恋爱,什么时候进入到下一步是合适的?如何看待大学生性行为?”
10月23日下午,西华大学校园内,在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大型防艾宣教活动中,主持人向央视著名主持人、红丝带健康大使白岩松提出这个问题。
活动现场
“对年龄都已过18岁的学生来说,恋爱就应该是美好的。什么时候发生性行为,应该由你们做主,这是你们的权利。不建议我提建议。”白岩松提醒大学生们,“爱自己,爱对方,千万不要留下遗憾和恨。安全的性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为何一再要强调安全性行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在现场分享的一组数据,直观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活动现场
目前艾滋病新发现感染者中经性途径传播的占比最高。每年新报告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维持在3000例左右。
“艾滋病离校园并不远。”在韩孟杰看来,让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技能非常重要。
当天的活动现场外,西华大学设置了扔骰子、转转盘等有趣的游园活动,让大学生在玩耍中增强防艾知识。活动现场内,10名同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式,真实还原了大学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与道德抉择场景。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韩孟杰在现场分享了一个他曾访谈过的真实案例。十年前,某省一位男生大学毕业两年后,就和他人生中谈的第一个女朋友结婚了,且很快妻子便有了身孕。本以为从此开启幸福生活,却不料产检时妻子被查出患有艾滋病,而他也不幸被感染。在与韩孟杰的对话中,这个大男孩说起自己的遭遇时泣不成声。通过疾控部门的调查,发现其妻子在大学期间先后有过三位男朋友。流调结果显示,这位女生是因其第二任男朋友而感染上艾滋病的,而这个男生也是被人传染的。
韩孟杰想通过案例警醒青年大学生:“当好个人健康的守护者,保护好自己也是在保护别人。”
“HIV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逐渐下降,还可能引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如肺炎、结核病,甚至肿瘤。未经治疗的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因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蔡琳强调,艾滋病仍然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病毒会伴随患者终生,且控制药物需要一天不落,才能维持健康平衡。“如果不幸感染了HIV,也别恐慌,2小时内预防效果最佳。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很好的手段去控制它。”
专家们表示,避免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减少性伴侣数量,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性关系。性行为中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白岩松看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准确获取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而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关键时刻的安全性行为则更为重要。“关键时刻的拒绝并非不爱,任何不负责任的事情它都不是爱。”话音刚落,现场掌声一片。几位专家们的话,都说进了同学们的心里。
这场防艾主题活动很受欢迎,西华大学大剧场内座无虚席,甚至过道上都坐满了大学生。他们拿着手机拍摄嘉宾分享的精彩内容,不少人还分享到社交媒体中。活动结束后,一位大三同学很有感触地说,“原来总觉得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今天听了疾控专家的分享后发现,如果个人不注意性行为,它很可能就发生在你身上。”另外一位同学表示,“认真谈恋爱,更要认真防艾,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