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7月2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仁心为民·健康铜行”志愿服务队走进思南县塘头镇,开展禁毒防艾、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用心用力用情服务群众,让“青春之花”在乡村基层灿烂绽放。
远离毒品,健康生活不“毒”行,活动中,志愿服务队带着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手册,结合禁毒防毒模具,在塘头镇精心布置了宣传“矩阵”。
活动一开始,宣传“矩阵”就围满了众多赶集群众,对禁毒防艾知识的咨询络绎不绝,一时间成为集镇最为热闹区域,志愿者热情地讲解和展示,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民参与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防控的氛围在此刻拉满,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旗山社区,志愿者以趣味互动形式,为孩子们科普防性侵、辨别电信诈骗网络语、禁毒防艾、推广普通话等知识,以喜闻乐见的趣味游戏方式与社区留守儿童相互互动、共同学习,切实提高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日常健康知识,同时给予留守儿童陪伴、送去温暖关怀,助力健康成长。
此外,志愿服务团来到塘头镇革命先烈纪念碑,鞠躬默哀,聆听烈士事迹。随后,全体人员依序瞻仰纪念碑,表达了对英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
在瞻仰肖次瞻故居时,映入眼帘的木瓦房无不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大家肃立聆听了讲解老师对肖次瞻革命故事的深情追忆,英雄的事迹令大家深刻感悟了肖次瞻烈士红心向党、一心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为中国革命艰苦奋斗的伟岸风范。
在旗山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志愿者与老人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针对老人们的实际需求,细致排查药品、食物等常用物资,逐一核验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药物和食品等,并耐心指导老人正确用药方法,以专业、贴心的服务解决老人用药安全隐患,同时为老人宣传禁毒防艾、预防电信诈骗、急救等知识,切实帮助老人提升健康和安全意识。
“娃儿们常年不在家,我现在腿脚不利索,眼睛又花,看不清药盒上的字,多亏了你们来帮我识别这些过期的药,不然要吃出问题来。”旗山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张广儒老人感谢地说道。
在塘头镇敬老院,志愿者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彼此距离。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每位老人仔细测量血压,用通俗的方言解释测量结果,反复叮嘱饮食、用药的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环节,志愿者手把手指导老人进行关节活动、肢体拉伸,帮助他们舒缓筋骨。走进院民宿舍,志愿者们细心整理老人们的床铺,将生活用品摆放得井井有条,清扫房间每一个角落,让院民房间焕发出整洁明亮、舒适温馨的新面貌。
在峰桶槽村幼儿园里,志愿者们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防艾禁毒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毒品的危害以及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知识,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安全知识的窗户。
动手环节里,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围在一起,教他们制作红丝带,“小朋友们慢慢剪,像姐姐这样沿着边缘剪出‘V’型,然后绕一下,用别针固定好哦。”
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们专注地操作着,一双双小手灵活地穿梭在红色的丝带间。不一会儿,一条条小巧精致的红丝带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
这小小的红丝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让“关爱艾滋患者、远离毒品”的理念在幼儿心中悄然萌芽。
凝聚志愿力量,“青”力点亮村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科普健康知识,搭建禁毒防艾矩阵,构建立体宣传格局。志愿者们进养老院、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一场跨世纪的健康接续,凝聚各方力量,携手共建无“毒”无“艾”的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