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疫情监测和病例报告结果显示:河南省艾滋病整体呈低流行态势;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异性传播仍占多数,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增多;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15 ~ 24岁青年同性性传播病例数增多,60岁以上老年异性性传播病例增加明显。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不会传播。
目前,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较大比例,一旦发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比如一夜情、被性侵、同性性行为后,应该积极进行检测与阻断。2018年10月26日,我国发布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明确提出HIV感染的预防中包括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其中,暴露后预防有四个要点,包括预防时机、风险评估、预防性药物方案、药物副反应的处理。
预防时机方面,如果非HIV感染者发生了高危行为(安全套破裂、共用针具、遭到性侵犯、无保护的性行为等)后,应该在24小时内尽早启动暴露后预防。
风险评估方面,对方如果是HIV感染者,暴露部位包括阴道、直肠、眼部、口腔或者其他黏膜、非完整皮肤或皮下接触,暴露成分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直肠分泌物、乳汁,都存在HIV感染实质性风险。
抗体检测是目前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最有效手段,河南省每年有10万余名大学生主动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检测人数逐年增加。一旦发现抗体呈阳性,就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扩散,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