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各位警官的不离不弃,我可能已经活不成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刚刚苏醒的艾滋病戒毒人员黄昆(化名)对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专管大队和戒毒医疗中心的合力救治心存感激道。黄昆是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专管大队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不久前突发脑出血一度晕厥。后经全力救治,目前黄某转危为安。
记者了解到,黄昆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得益于近年来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实际常态化开展各种应急预案处置演练,确保了艾滋病戒毒人员能第一时间得到科学、系统的有效戒治,用心用情守护艾滋病戒毒人员身心健康 。
“像黄昆这样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毒瘾和艾滋病相继侵蚀着他们的身体,生活信心重建的难度极大”。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专管大队大队长代启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多年来,专管大队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用加倍的教育矫治,以真心换真心,用爱心、耐心、恒心安全守护每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此外,通过不断地探索及研究,创造性地将鼓圈疗法与教育戒治深度融合;将微笑疗法与鼓圈疗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新机制,结合艾滋病戒毒人员自身特性,探索鼔圈疗法、微笑疗法、阳光疗法帮助艾滋病戒毒人员在教育戒治中释放压力、找回自我。创新所内技能培训、升级社会化延伸工作指导站,坚持“回访与调研”并重、“帮扶与关爱”贯通、“融合与联动”结合,全面探索“一体两翼”工作新路径,着力放大“两翼”辐射效能,为艾滋病戒毒人员积极融入社会化延伸工作蓄势赋能。
截至目前,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共计收治、戒治感染HIV戒毒人员1072人,目前已有1049人顺利回归社会。
他表示,7年来,专管大队收治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实现无一人所内重大违纪,解戒人员操守率高达85%,回归社会人员无一人恶意传播艾滋病。
“让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学会陶艺制作,有了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可以开店谋生。”为提升戒治安全能力和社会回归率,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教育矫治新方法,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矫治方案,并根据艾滋病戒毒人员的专长开展技能培训,解锁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新密码。
“近年来,我所着力以‘科技赋能新戒治、创新驱动新技能’助力艾滋病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打通社会化延伸工作‘最后一公里’。”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柳智明表示,通过社会化延伸工作指导站深入开展回访调查工作,准确掌握解戒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出所衔接、操守保持和生活、就业、社会帮扶、社会保障等情况。通过详实数据和分析研究,积极创新教育矫治和培训技能的方式方法,为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重塑信心及顺利就业提供全新的社会化延伸工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