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高全区艾滋病、性病、丙肝监测工作质量,根据《2024年全国艾滋病丙肝防治数据质量评估方案》《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工作要求,大兴区疾控中心于7月22日至8月2日,对全区32家医疗机构、2家监管场所的2024年艾滋病、性病、丙肝报告数据质量情况进行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督导检查情况
本次主要针对各医疗机构艾滋病、性病及丙肝报告流程及相关工作制度、2023年7月-2024年6月艾滋病性病及丙肝监测、报告、转介等工作、2024年上半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宣传培训、高危人群干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PITC)、性病准确性核查及漏报调查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多数单位能按要求建立艾滋病、性病、丙肝相关制度及流程,能够规范开展艾滋病性病及丙肝监测、报告、宣传、培训等工作,并及时上报工作信息。
二、存在问题
1.艾滋病检测份数表上报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艾滋病检测份数表上报数据与院内LIS系统或纸质记录中原始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缺少梅毒转会诊制度,单阳梅毒病例未进行转介。个别医疗机构未建立梅毒转会诊制度,个别医疗机构单阳梅毒病例未进行转介筛查。
3.丙肝相关制度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丙肝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缺少丙肝病例追踪、治疗随访相关纸质材料。个别医疗机构未见到丙肝病例追踪、治疗随访相关纸质记录。
5.培训档案资料不齐全。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培训档案资料不完整,缺少考核试卷。
6.PITC工作进度缓慢。部分医疗机构PITC工作进度较慢,尚未完成要求工作量的50%。
三、工作建议
1.加强艾滋病病例监测报告管理。专人负责,细化工作要求,准确填写并妥善保管;艾滋病检测份数表以自然月为单位统计上报,确保与原始记录一致。做好阳性既往病例未报告的纸质留痕工作。
2.完善性病、丙肝工作制度及流程。完善梅毒病例的转会诊制度,医务人员提高对梅毒转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完成梅毒转介工作。完善丙肝病例管理制度及追踪、转介、治疗随访工作流程,加强相关负责人员的培训,保存好病例追踪、治疗随访等相关档案资料。
3.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考核。各单位按要求开展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相关知识培训,及时整理培训档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覆盖率及考核率要求达到100%。
4.加快PITC工作进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提高对PITC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就诊者HIV检测的筛查力度和范围,持续开展PITC工作,确保PITC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