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谈“艾”色变,她却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将打好防艾人民战争和各项防艾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她就是文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防艾办主任李海霞。
勤于思考
构建防艾新体系
自2004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李海霞就一直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尤其是2009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她努力学习艾滋病防治业务知识,工作积极,勤于思考,主动深入基层调研,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工作中,李海霞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防艾战士。结合工作实际,她不断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带头修订完善《文山州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工作细则》《文山州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推动建立政府、部门、业务3个体系的艾滋病防治考核机制,实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常规工作季通报,分级分类开展业务指导、驻点指导和重点督导,保障全州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多措并举
提升防治效果
为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减少传染源,李海霞从强化检测能力着手,推动全州建成艾滋病检测机构786个,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其中村级检测点566个,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加大检测力度,在各级医疗机构推行“逢血必检”工作措施;推动州卫生健康委、州财政局、州总工会联合出台文件,将艾滋病体检纳入职工体检服务范围。扩大治疗覆盖面,经常到未治疗感染者家中开展随访,宣传治疗方式,解决他们接受治疗的思想顾虑。针对外出务工人员采取邮寄药物等方式,帮助生活困难的感染者申请民政救助。
今年以来,在李海霞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全州推广建设“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规范化门诊”,全面提升定点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治疗质量。建立个案管理师制度,分层分类精准管理艾滋病感染者。每年组织培训,提升医疗机构严重机会性感染和并发症的临床救治能力,治疗质量不断提升,艾滋病病死率逐年降低。
加大综合干预力度。李海霞统筹协调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对高危人群开展咨询检测、同伴教育、性病诊疗、阳性转介和治疗管理等各项工作。推动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积极强化部门联动,组织各级卫生、民政部门做好婚姻登记人群的艾滋病、梅毒检测;督促各医疗单位认真落实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做到逢孕必检、逢阳干预、无缝衔接。通过努力,全州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率连续5年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认证标准范围内,有效保障了母婴安全、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凝聚社会力量
合力抗艾防艾
为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艾滋病,消除社会歧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李海霞积极抓好防艾宣传,将防艾宣传纳入各级各单位开展乡村振兴的帮扶内容,不断拓宽农村群众宣传覆盖面。在全省创新开展防艾巡讲巡演,推动全州培养巡讲师1149人,全州牵头组织巡讲巡演2411场,覆盖37.09万人次。文山州巡讲巡演的宣传模式获得省级好评,群众防艾意识不断提升。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李海霞积极引导全州社会组织参与防艾工作,成立了文山州艾滋病防治协会。近3年来,李海霞积极争取到社会组织参与防艾工作资金370万元,有效搭建政府部门与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沟通联系的桥梁。
自第五轮防艾人民战争开展以来,全州主要防艾工作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文山州连续4年在全省实现防艾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其中,在文山市实施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中,形成2个创新经验模式,被国务院防艾办评为优秀案例,并印发全国学习借鉴。通过推进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文山州2020年与全省同步在全国率先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3个90%”目标,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连续5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认证标准,持续23年实现无艾滋病输血传播,切实保证了全州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