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在星级酒店检查防艾宣传资料摆放情况。 高校学生正在观看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艾云传播讲堂。 横州市校椅中心卫生院利用学生体检开展防艾宣传。 隆安县那桐卫生院医务人员深入乡村开展防艾宣传讲座,提高村民防艾意识。 青秀区津头街道办事处凤岭村防治艾滋病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 江南区沙井卫生院在门诊开展防艾宣传活动。
呵护身体健康,维护生命安全,保障民生幸福。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没病少感染、感染少扩散、发病少死亡”的目标,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2015—2021年连续七年获得全区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考核评估第一名。
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我市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艾滋病疫情在我市得到有效遏制、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多项防治工作指标位居全区前列,多项工作树立全区标杆。
强化领导 高位推动一股劲
艾滋病是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威胁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防治工作也是一项集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一体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市卫生健康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市领导亲自研究部署防艾工作,多次现场协调解决防治短板问题。
从2014年开始,市政府连续6年将减免艾滋病患者首次抗病毒治疗检查费用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4—2021年,我市投入项目经费740万元。市本级财政每年度按人均1元标准投入艾滋病防治经费。2020年、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400万元,建成横州市、宾阳县、武鸣区3家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最大限度缩短确证送检时间。同时为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检测实验室配备病毒载量检测仪、免疫分析仪、CD4流式检测仪,提升县级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
一笔笔资金的投入,保证了防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我市及时发现感染者并加以规范管理提供了强大助力。
领域协作 宣教干预两手抓
今年7月4日至20日,在横州市防艾办、住建局等部门统一安排下,横州市疾控中心派出多名防艾医务人员深入建筑工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活动,对建筑工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并现场为工人们进行HIV抗体快速检测和免费体检,号召大家共同参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行动。
近年来,我市搭建部门和领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制共建的交流平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防艾工作。
各级公安、司法、卫生健康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涉黄、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综合治理,加大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抓捕、检测、转介、判决四个流程环节上实现100%管控。
教育、卫健部门建立常态化艾滋病疫情互通机制,各级学校落实市教育局印发的《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学生防艾警示性教育。2019年12月,我市在广西医科大学成立“1+5”家高校防艾联盟,以广西医科大学为龙头,示范引领驻邕高校开展高校“互联网+精准宣传干预”活动。2020年起,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中职高校开展新生入学体检艾滋病活动。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3所高校开展尿液自检及安全套自取机升级推广、防艾篮球联赛、短视频大赛、“互联网+云传播”防艾科普等活动,将防艾知识科普覆盖所有驻邕高校。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对青年学生的宣传、干预、检测、治疗等综合服务。
市卫健委从2020年起将“所有住院病房、重点科室门诊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为就诊者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服务”纳入市属13家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内容,印发专项方案规范初筛阳性送检确证流程,有效提高检测发现、转介治疗率。
2017年,我市整合民政、卫健、教育等资源,打造艾滋病救助“一站式”平台,为艾滋病提供“四免一关怀”服务,共建成服务市级指导中心1个、县区级工作站15个。截至目前,全市发放“一站式”服务救助金额9143.36万元。
为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市委宣传部统筹全市宣传资源,各县(市、区)、开发区通过多种传播载体发布防艾科普知识等。市防艾委办精心打造南宁防艾专属LOGO标识,开发“邕小艾”防艾吉祥物,在全市各机关、学校、医院等场所全面推广。依托绿城彩虹活动中心、妇女健康中心、针具交换中心三大干预平台开展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干预服务、免费发放安全套,各年度艾滋病随访检测率、治疗覆盖率等指标均达自治区要求,艾滋病病毒抑制率远超90%要求、母婴传播率远低于4%要求……
随着我市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更为高效,同时也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有利于形成全社会防治艾滋病的共识。
密切关注 防治力量再提升
防艾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检测手段的可及性是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市整合区、市、县三级防治力量,全面完善防治网络,全市建成各级疾控中心16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222个、确证实验室10个、CD4检测实验室15个、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7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42个。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建成自治区首个区域性艾滋病临床治疗关怀中心(南宁),建成抗病毒治疗机构“1+7+32”家。市疾控中心建成全区首个“艾滋病防治宣传平台”,全面启动自我检测后续服务支撑体系,真正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咨询检测。在驻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艾滋病扩大检测、一发现即纳入治疗策略,打造筛查阳性一站式平台,全力提升防治水平。一个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一家家治疗门诊的高密度覆盖,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更多、更实在的发展成果。
此外,我市还在市四医院建成全区首家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门诊,特邀市五医院心理医生进驻门诊同步开展心理干预,在“黄金救命72小时”内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保护暴露者生命健康安全,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基础。
在开展防艾工作中,各县(市、区)、开发区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横州市对住院和重点门诊就诊病人进行HIV抗体筛查,落实住院病人和重点门诊100%筛查措施,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采取愿检尽检方式进行HIV抗体筛查,切实提高筛查阳性确证率。邕宁区在开展老年人艾滋病筛查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艾滋病防治网格化管理网络,创新建立了“艾滋病防治网格化管理7+7+3+3”工作模式。西乡塘区试点开展驻邕高校男同人群综合干预项目。马山县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组织人员深入重点场所、村屯、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建立群众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联合开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等活动,调动全社会群防群控积极性……
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强化健康因素控制,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一地一策、一病一方,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行动”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推动检测网络向基层延伸,确保HIV检测工作覆盖率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群防群治 各项工作显成效
在全市各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防治实力持续增强。广西艾滋病治疗中心(南宁)的建成,实现了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重症救护、母婴阻断、手术等一站式专科诊疗服务,助推我市建立起以市疾控中心、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3家医疗机构为技术支撑,以254家检测实验室、40家治疗机构为依托的防治体系。“广西艾滋病综合防治和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重大课题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市各项防治工作指标得到量的提升,随访干预率提升了6.4个百分点,治疗覆盖率提升了4.36个百分点,母婴传播率下降了0.36个百分点,全市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实现了健康广西2022年全人群感染率0.30%以下的目标。
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杜丽群、石珊等防艾先锋和榜样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弘扬;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美沙酮门诊作为国家药物维持治疗的国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持续扩大南宁防艾禁毒的全国影响力;绿城彩虹活动中心男同干预模式得到较好推广应用,2021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活动中心获得商标注册;南宁市“艾滋救治办实事减免惠民温暖情”工作模式成功入选第三轮全国艾滋病优秀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南宁市成功跻身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示范区城市(2020—2022年),成为自治区3个入选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我市仍是全区唯一的为职业暴露者提供专项补偿资金的城市,建立职业暴露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机制,2015年至今共规范处置职业暴露289例,未发现一例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案例。2019年创建的全区首家暴露前后预防门诊,有效保障了2000名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