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要珍惜爱,明白“艾”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一些学生由于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感染风险意识淡薄,易受外界影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青年学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因此,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抵御艾滋病的侵袭,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青年学生在防治艾滋病中的责任和义务
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
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证安全的性行为。性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年学生应积极接受性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
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抗击艾滋——青年学生在行动
青年学生,正直青春,充满了活力与激情,责任和道义,志愿服务是最好的选择。
在青年学生本身进行防范的同时,向尽可能多的人宣传艾滋病知识——传递一份健康,一份爱的关怀。
有了你、我、他的志愿宣传,有了爱的传递,“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