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毒网讯 他是“刀尖上的舞者”,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一线,一次又一次与犯罪嫌疑人“零距离”斗争。
他是“辛勤的园丁”,在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上4年如一日担当履职三尺讲台,警示教育万千师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从警16年,入党16年,变的是岗位和职责,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直到把自己累成一个“药罐子”,他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的禁毒民警姚警官(化名)。
紧抓不放戳穿伪装“外衣”
“下车,把小孩放下,接受检查。”姚警官厉声说道!
但客车后排的男人不为所动,仍然稳稳地抱着女儿坐在那里。
2013年,姚警官与同事在检查从云南方向驶来的高速客车时,职业的敏感让姚警官总觉得后座那个抱着女儿,沉默不语的男人,有些奇怪,他的眼睛左右打探,满是慌张。
在第一次厉声要求该男子把孩子放下,接受检查无果后,姚警官又说了一次。该男子“妥协”,将孩子放下,慢慢的下了车。
姚警官在男人的身上仔细搜查没发现异常,正纳闷自己是不是搞错了,又摇了摇头自说自话:“不对,肯定有问题。”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盯上那个小女孩背着的小书包,一打开,在书包里装着不少毒品。
在押送该男子的途中,其突然凑近姚警官悄声说:“我给你50万,你放我条生路,成不成?”姚警官呵斥到:“不要搞这些花里胡哨的。”
2012年,年轻力壮、带着点虎气的姚警官被当时的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看中,正式加入公安禁毒队伍。一线禁毒的五年里,姚警官不知办理过多少起这种利用孩子达到目的的案件,总是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儿子,自此对“毒”的深恶痛绝越发在他心里扎根……
2013年,姚警官获黔西南州禁毒委员会表彰为“2012年度优秀禁毒民警”。
留下“深刻”记忆的禁毒课堂
2017年4月,安龙县禁毒办刚刚成立,需要有经验的人坐镇,于是姚警官的“新”工作就此展开。
安龙县第六中学多媒体阶梯教室坐了满满当当300名学生,下午2点,随着“咚咚”的脚步声一个男人走上讲台,一边走还一边正了正领带,拉了拉衣襟,他就是姚警官。
“我是安龙县禁毒民警姚警官,大家叫我姚老师就好。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能够进一步了解更多禁毒知识。”姚警官自我介绍到。
姚警官向大家讲解毒品的种类、危害、鉴别方法,还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关于禁毒知识的小讨论。
随后,姚警官不再说话,用鼠标轻点课件里一个叫“烂脚杆”的特殊文件夹,播放起里面那些因吸食毒品导致身体产生变化的图片,一挤一压就流脓的“海豹手”、满目疮痍的“海参背”……
同学们发出阵阵作呕声,沉默良久的姚警官突然说:“这些图片,都是姚老师自己拍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一瞬间学生们都安静了下来。
“这张图被称为‘海豹手’,它的主人曾经是个漂亮的女人,在我抓她的时候,她的女儿抱着我的腿大喊‘你不要抓我妈妈’……”姚警官缓缓向同学们讲述着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有的学生不禁潸然泪下。一名同学有感而发:“毒品太可怕了,他带着毁灭性躲藏在我们生活中,我一定会时刻警醒自己和家人远离毒品。”
伴随着姚警官和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庄严的宣誓声:“我志愿加入到禁毒事业行列,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传播禁毒知识,坚决抵制毒品,做到毒品一日不绝,行动一日不止的。”这堂禁毒课也落下了帷幕。
两次病痛压不垮百炼之钢
走进姚警官的办公室,他办公桌上那些各色的药瓶非常醒目。
2018年起,为创建“无毒害”示范县,姚警官每天只睡4个小时,分析、筹备创建工作方案。六月的一天,连轴转了两天没休息的姚警官在筹备好会务后,感觉身体不适,便联系了妻子给他送药,但他没等到妻子就先倒下了……
被同事送进急诊。后经检查:血压180,出现缺氧情况,已近休克!诊断结果:脑梗,要求必须住院治疗。
也就是这一年,他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安龙创建10年的“无毒害”示范县成功通过验收。
此后,姚警官的桌上除了文件,就是各种药瓶,但病痛无法阻止他在禁毒战线上一往无前的步伐。
万万没想到,今年3月,准备前往普坪开展禁毒工作的姚警官在出发前就感觉背部疼痛,心脏不适,但因着急办事儿便没放在心上。
到达乡镇禁毒办不到10分钟,身体剧烈的疼痛让姚警官的表情有些扭曲,同事立刻警觉起来,立即将他送到医院。
“医生说我有肾结石,又告诉我,我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让我好好休息。”姚警官的神情暗淡下去,“医生建议我调整岗位,我都从台前到幕后了,不干禁毒不可能,我只能答应他尽可能的不熬夜,早休息,只是想再回一线,怕是不可能了……”
“老姚两次倒下我都去了医院看他,很感谢他为禁毒工作做出的贡献,是他的努力为安龙‘无毒害’示范县的验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龙县公安局同事说。
[责任编辑: 郑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