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评价一种行为是否属于「高危(High-risk)」,除了一般的概率,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一起进行考量。比如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男方没有割包皮、女方处在月经期等,会明显增加H传播的风险。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虽然单次性行为传播风险看起来并不高,但多次暴露无疑会使传播风险上升。换句话说,你和H走得越近,接触越频繁,H黏上你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如果一个女性和HV感染者进行了100次无保护阴道交,其累积感染概率可高达10%,这还不考虑其他「加分」因素。有「加分」因素,自然也有「减分」因素: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包皮环切、进行有效的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等,这些措施都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无套肛交感染H的风险从群体上说虽然较大,属于「高危」,但如果个案中阳性一方正在服药,体内病毒低于检测水平,那么现在认为这种患者基本没有传染病毒给其他人的能力(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无套)。
和这类患者发生性关系自然也就不属于高危行为了。再次强调,由于HV在离体的情况下,抵抗力很弱,很快就会失去活性和感染力,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接吻、拥抱、共用餐具、共用马桶圈、卧具、浴池等行为都是没有传播H风险的。
安全套:最简便有效的防艾措施
在各种降低H传染风险的措施当中,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就是坚持使用安全套了。很多朋友会纠结,安全套并不能够百分之百预防艾滋呀,如果戴套也有得艾滋的可能,那何必戴呢?
这里解释一下。安全套防治性病的原理,主要是在性行为过程中尽量把自己和对方「隔离」开。HV通过性行为发生传播,主要是由于阴性一方的生殖泌尿道黏膜(比如尿道、阴道和宫颈)或直肠黏膜接触了阳性一方带有大量病原体的生殖泌尿道分泌物。
通过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阻止带毒分泌物的流动,因而可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效果。理论上,完好无缺的乳胶膜可以起到极佳的隔离HV及其他病原体、精子的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下,人们不能保证每次使用的安全套质量都可靠毕现在网上假货那么多;
也不能保证每次的使用方法都完全正确,因而安全套在性交过程中出现滑脱或破裂的情况仍会发生,对性病的实际保护效果也就难以达到理论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套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等性病!
研究证实,坚持使用安全套和不使用安全套的伴侣相比,发生HV传播的案例可以减少70%(同性恋)80%(异性恋)。
所以好好戴套还是很有必要的!坚持戴套对艾滋的预防效果已经很可观了,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坚持戴套呢?之前已经提到,我国青年学生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48.5%,最近一年与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24.5%。所以说,在坚持戴套这个前提都没做到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去纠结戴套能不能百分百预防性病呢?
说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事实,在性交易合法化的地区或国家的性工作者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了80%~100%,HV在这部分看似高危的人群中却保持较低的流行率。毕竟染病会影响生意,而且,没有哪个顾客想带病回家。
与此相对应的,有些专家还在常年呼吁,说不能把「避孕套」叫作「安全套」,因为这样会助长性乱,败坏国人性道德,何其可笑。
暴露后预防(PEP):给你吃后悔药的机会
2017年,我在网上「被火」了一把。起因是一个赴泰旅游的男生,不小心被染艾人妖给鸡奸了,慌张不知所措的他通过知乎找到我,我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指导他该如何应对。在我给他的众多指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他尽快找到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PP)药物并服用所幸的是,通过及时的药物阻断,该男生最终没有感染HV。此次事件让我意识到,有必要在大众中普及PEP了。
其实所谓的暴露后预防艾滋感染的药物,就是普通的针对H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一个正常人因某些途径暴露于暴露后预防(PEP):给你吃后悔药的机会HV,在刚刚感染的头24小时内,HIV感染局限在暴露部位(肛门直肠黏膜、阴茎、阴道等)皮肤黏膜组织内,若是局部感染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控制。
之后的24~48小时内,HV会随着感染细胞一起,逐步转移到周围的淋巴结组织,进而就会跟随血液淋巴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处,感染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能够抓住HⅣ感染局限于暴露部位的这72小时的时间窗,通过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阻断HⅣ的复制进程,将HV感染死死地限制在最开始感染的少数细胞内,结合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感染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就有可能阻止H扩散到周围淋巴结组织和全身,从而阻断H感染。
临床研究证实,暴露后及时服用PEP确实可以起到阻断艾滋感染的作用。一项针对美国及欧洲共计712名曾经发生过HIV职业暴露(针刺伤)的医务工作者的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使用PEP(单药齐多夫定阻断)和未用PEP的情况相比,其感染HIV的风险可以下降81%。
另一项针对男男性行为者开展的PEP有效性研究中,68人在高危暴露后服用了PEP,另外86人在高危暴露后则没有及时用药阻断,服用PEP的68人中最终只有1人发生了HV感染,而未行暴露后预防的86人中则最终有10人发生了感染。
这项研究提示,PEP可以减少87%左右的因高危男性接触而导致H感染的风险。现有研究都表明,PEP确实能够降低暴露后HIV感染的风险。不过需要强调的是,PEP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同时,是药三分毒,服用PEP期间也会带来相应的不良反应。
PEP的推荐治疗方案是舒发泰(替诺福韦/恩曲他滨,TDF/FTC)加一个整合酶抑制剂(艾生特「拉替拉韦,RAL」或者特威凯「多替拉韦,DTG」)。
这种药物组合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主要有乏力、恶心、呕吐、失眠、皮疹等,严重一点但少见甚至罕见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过敏、肝肾功能异常、乳酸酸中毒、胰腺炎等。
由于替诺福韦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所以对于有肾病的患者,舒发泰就不太好用了,需要选择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的替代方案。如果整合酶抑制剂获取不到,则可以选择克立芝等蛋白酶抑制剂。
PEP是处方药,不是病患想吃就能吃的。虽然服药是否及时对阻断效果很重要,但是否需要服药以及上药前后的评估检测等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是否需要服用PEP,首先要判断的就是当事人到底有没有感染HV的风险。
如果暴露部位发生在阴道、直肠、眼睛、口腔或其他黏膜组织、不完整的皮肤或者经皮穿刺伤,接触到的又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直肠分泌物、乳汁或其他明显被血液污染的体液,而且这些体液携带有HV(来自明确的HIV感染者),那么当事人感染HV的风险就是实际存在的。
相应的,如果接触到的仅仅只是无明显血液污染的尿液、鼻腔分泌物、唾液、汗液或泪液等,就算确定对方是H感染者,当事人也没有感染H的风险,不需要进行 PEP。
阴道,直肠,眼部,口腔或者其他黏膜,非阴道,直肠,眼部,口腔或者其他黏膜,完完整皮肤,或皮下接触整或非完整皮肤,或皮下接触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直肠分泌物,乳在目视下未发现沾染血液的尿液鼻涕,水汁或任何在目视下可见血液沾染的体液,汗液或眼泪。
对于暴露情况确实存在感染风险的,暴露时间又在72小时之内的求助者,有必要积极给予PEP治疗。若是暴露时间超过72小时,PEP则不再推荐。需要再次提醒各位读者的是,PEP的用药方案、疗程一定要遵循医嘱,虽然单药、双药方案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断效果,但疗效肯定不如标准的三药方案,患者切记不能自行减药或者缩短疗程。
PEP一旦开始服用,就需要连续服用28天,除非服药过程中确定暴露没有感染HV的风险,否则绝不能自行停药,也不能随意漏服或调整服药时间。如果确实有使用PEP的需求,北京的朋友可联系北京地坛医院或者北京佑安医院,上海可联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广州可以联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这些医院都可以提供紧急药物阻断。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是否需要服用阻断药物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评估,现在网上很多人宣称可以代购处方药,这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可能买到假药。阻断药不是有一点感染艾滋的风险就有必要吃的,如果有风险行为,请一定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再决定要不要吃阻断药。
暴露前预防(PrEP):先于疫苗
如果说知道暴露后预防的人都很有限,那估计国内知道暴露前预防(PrEP)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所谓暴露前预防(pre -exposure- prophylaxis),指的是没有感染H的人群,通过服用艾滋药物,来降低因为各种高危行为感染HⅣ的风险,从而达到预防艾滋的目的。
然而,并不是说只要吃药就一定不会感染H了,PrEP预防HV的效果并非100%,所以必须与其他预防艾滋的方法(例如安全套)同时使用,以最大程度降低H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
总体来讲,使用PrEP的朋友若是可以保证每天坚持服药, Truvada(舒发泰)能降低90%的HV经性行为感染的风险。然而,很多时候患者并不能保证每天服用药物,这其实不难理解,真的生病的人都做不到每天好好吃药,让没得病的人去天天吃药,想也知道得有多难。
一些研究显示,在依从性不好的情况下,PrEP的预防效果仅有44%75%,甚至更低。因此,使用PrEP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坚持每天服药。一般认为,连续服药20天后,PrEP可以达到最佳的H预防效果。
显然,已经感染HV的朋友再用PrEP就没多大意义了。在选择使用PrEP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感染状态。一般来说,PrEP主要适用于HV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静脉毒瘾者、HⅣ高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H单阳伴侣中的H阴性一方。由于尚未有艾滋预防性疫苗问世,PrEP对于艾滋的高危人群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目前,PrEP还有一种简化的按需服药方案。就是在发生性行为前2小时至24小时内服用两片舒发泰,如果如期发生了性关系,在首次服药后24和48小时各服用一片舒发泰即可,不需要每日服药。法国的一项纳入有1628名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按需服用PrEP和每日服药方案,在预防艾滋的效果上无明显区别。
舒发泰在我国还没有被正式批准用于艾滋高危人群的暴露前预防,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咨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等艾滋病定点医院的相应专科医生。
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H?
H病毒之所以能够摧毁人体免疫力,是因为它能感染免疫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细胞——CD4ㄒ淋巴细胞,也称为辅助ㄒ淋巴细胞。
如果把免疫系统看成保卫人体的军队,CD4T细胞则类似于军队的司令官,这些细胞不直接和外来病原体或肿瘤作斗争,但会「指导」,或者说「辅助」其他免疫细胞作战。H主要攻击的就是CD4T细胞,一方面,HV感染会杀死宿主细胞,另一方面,没有司令官的指导和帮助,其他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不断有新的CD4T细胞补充上来,但HV的复制速度更快,如不治疗,大多数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会在感染数年后彻底崩塌。经典的HV感染后病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从最初感染H到发展为AIDS大概需要2~10年时间。
HIV的自然病程
HIV进入人体后,24~48小时到达局部淋巴结,5天左右外周血中就可以查到病毒成分了。由于HⅣ大量复制,每日可达十亿拷贝数之多,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会很快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并引起CD4的一过性降低,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一过程就称为HI感染的急性期。
急性期后,免疫系统对入侵病毒发动强力攻击,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急性期症状消退。但是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感染者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感染者免疫力尚可,足以抵挡大多数病菌而无明显症状。不过免疫系统在和病毒的长期缠斗过程中,胜少败多,病毒不断复制,免疫力不断受损。
如果以血液中的CD4ㄒ淋巴细胞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免疫力,急性期患者CD4水平会一过性降低。急性期过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在700~1000个/μL(微升)。无症状期,CD4会缓慢持续地下降,平均每年下降50个/μL。当下降到350个/μL时,机体免疫力过低就会开始陆续出现症状。
当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各种在正常人中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接踵而至,或者CD4下降到200个/μL以下,患者就进入了HⅣ感染的最终阶段艾滋病期。需要注意的是,无症状期的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不断复制,故而具有传染性。
感染H后的表现
感染H出现症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和艾滋病期阶段。无症状期的患者,顾名思义,除了持续性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特殊临床表现。

艾滋病期的患者,因为免疫力很差,通常病情都比较重,往往是因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热、咳嗽(重症肺炎),剧烈的头痛、癫痫甚至意识障碍(脑膜炎、脑炎),严重的腹泻或黏液便、脓血便(肠道感染)、视力下降(视网膜炎)、体重快速下降以及发现肿瘤等病症前来就诊,这类患者大多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完善检查后基本就能明确艾滋病的诊断。
大家纠结最多的还是感染H以后的急性期症状,想知道自己发生了高危行为以后,出现的身体上的不舒服,是不是就是染艾的表现。
所谓H急性期症状,在临床中主要关注几点:第一,是不是高危人群,有没有确实的高危行为;第二,是不是在行为发生之后2~4周内出现的,以发热、头痛、皮疹、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腹泻、肌痛等为主的症状;
第三,这些症状是否长期持续。大家不难看得出来,对于急性的H感染,以上这些症状没有一个具有特异性。所以H感染的早期诊治是很困难的,必须有患者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并且长期追踪,才能比较好地诊断急性期感染者。
不过有些症状可能具有提示意义,这里大致做一些介绍:发热:发热、乏力和肌痛是急性HI感染患者报告的最常见症状。绝大多数有症状的急性H感染的患者发热时的体温为38~40℃。
淋巴结肿大:主要累及腋窝、颈部及枕后区域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口咽部表现:单纯H感染导致的咽喉水肿充血,通常不伴扁桃体增大或渗出。有疼痛感的黏膜皮肤溃疡是急性H感染最独特的症状之一。表浅、边界清楚的溃疡,基底部为白色,周围环绕一层薄的红色区,可出现于口腔黏膜、肛门、阴茎或食道。
皮疹:发疹通常发生于出现发热后48~72小时,持续5~8日。上胸部、颈部及面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皮损通常较小(5~10mm)、界限清楚,为椭圆形或圆形,粉色至深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
【本文节选自《艾滋病60问:你该了解的艾滋知识》,作者夏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