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又叫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为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杀死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各种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和肿瘤,最终发展成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造成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这个感染过程的个体化差异时间跨度较大,短的半年,长的可以达到20年。
1.艾滋病的现状
1981年美国CDC首次报道了大多数发生在男男同性恋者、瘾君子等发病前类似健康人的患者的身上发生的一种少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同年7月发现了多例原因不明、性质相似的卡氏肉瘤患者,这预示着有可能流行了一种新的传染病,随后被命名为“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
最开始只了解到它的病理表现是免疫性缺陷,但是它的病因并没有被人们认清,随后法国科学家分离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我国是在1982年的时候传入该病,1985年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之后人数逐年上升。
截至到2019年全球有749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329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018年中国新发艾滋病呈上升趋势人数达148589例,其中死亡38134例,截至2018年底全国报告存活人数861042例,它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
2.艾滋病的诊断
最新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提出HIV/AIDS的诊断:18月龄以上人群实验室检查符合分离试验阳性或者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补充试验阳性即可确诊,18月龄及以下人群,符合下列二项者即可诊断:
(1)其母亲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2)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3)有暴露史。
(4)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最新一版诊疗指南提出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计数μ(5~l4岁);HIV感染和伴有至少一种儿童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3.艾滋病的治疗进展
对于如何清除艾滋病到目前为止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譬如艾滋病疫苗的研发、骨髓移植、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3.1疫苗的研发
有效的HIV疫苗应能诱导持久的免疫,并能阻止感染发生、减少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和降低病毒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已开发出许多候选疫苗,包括DNA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活疫苗等,但是还不清楚哪些特异性免疫组分是保护机体抵抗HIV感染所必需的,另外,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20多年来人们在设计和开发安全有效且足以抵抗HIV的疫苗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挑战,但HIV疫苗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研制出既能诱导中和抗体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理想HIV疫苗。
3.2骨髓移植
有研究显示,存在一种CCR5基因缺陷,这个突变可以阻止HIV攻击免疫系统,截止目前只有一例HIV患者用CCR5基因缺陷的骨髓提供者进行骨髓移植后HIV从体内彻底消失了,随访中也没有发现该患者再复发,这无疑给我们治疗艾滋病带来一丝曙光。

3.3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艾滋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治疗成为我们目前治疗的首先,自从1996年由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鸡尾酒疗法,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的发生,有效延缓了疾病的进程,从而使该病成为慢性传染病。
目前抗病毒药物已发展到6大类30多个品种,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不断问世,抗病毒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被改进。第二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指出:尽可能地选用合剂如阿巴卡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提高患者依从性。随着齐多夫定逐渐淡出市场,替诺福韦、达茹那韦、阿扎那韦、恩曲他滨和雷特格韦等已成为治疗的主要选择。
经典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为2种NRTI+依非韦伦/蛋白酶抑制剂或拉替拉韦/依曲韦林,目前抗病毒药物中NNRTI临床应用最多的是依非韦伦。第三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指出:将依曲韦林调整为利匹韦林,茚地那韦、去羟肌苷和司他夫定均已退出临床治疗。
第四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首次将单片合剂作为优选方案进行推荐,首次将多替拉韦、考比司他、利匹韦林和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优选推荐药物写进指南。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体现个体化,在我国人群中可采用依非韦伦400 mg这一剂量,这与WHO指南中推荐的300 mg替诺福韦+300 mg拉米夫定+400 mg依非韦伦作为治疗选择方案之一的推荐意见是一致的。
4.艾滋病的治疗时机
我国最新诊疗指南提出:一旦确诊HIV感染建议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开始治疗前,要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嘱其不可随意停药,一旦启动治疗方案需终身配合。
5.艾滋病防治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为什么随着经济增长,艾滋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防治越来越困难?一是性传播是主要问题,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率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其中90%都是经性传播感染。
根据相关研究:这和整体人群的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够了解艾滋病的感染途径,防控措施不到位及当前性观念开放等有关。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数量持续上升,2017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感染HIV上升迅速,尤其男男性传播感染也快速上升,这和他们有猎奇心理,喜欢寻求挑战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同性恋、吸毒和同时拥有多位性伴侣等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时尚。二是病毒本身的因素,HIV病毒本身复制太快、高度变异、快速的耐药性、攻击免疫系统等,这就使得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始终成为医学上的难题。
6.结论
迄今为止艾滋病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受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价格等多方面影响,艾滋病疫苗是当今最有效地途径。
实际上,科学家已经为研制艾滋病疫苗努力了30余年,但是疫苗研究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该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探明,比如:尚未完全明确什么样的免疫类型和免疫组分能够对HIV感染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如何控制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以及如何通过可操作的免疫手段,诱导多数人产生这些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因此我们期待着HIV疫苗方面取得突破,造福人类。
目前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对比国内外艾滋病治疗领域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最近有家生物科技公司铂鑫生物另辟蹊径,创造性地采用独特光化学疗法研发出艾滋病治疗仪,通过采集患者分离血浆中的游离病毒,再进行灭活并回输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患者耐药的可能性,帮助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
另外,骨髓移植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希望和可能,但CCR5基因缺陷这个突变在美国白人里面达到10%,欧洲人为8%,非洲人为1.6%,中国人不到1%,因此骨髓移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WSG爱保信(Biotech)投行事业部,由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多年的资深投行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顶尖院校的生物医药专业博士组成,致力于帮助全球最好的生物技术产业化和资本化,以资本、人才、技术资源助力,全链条全周期地陪伴生物医药公司共同生长,成为生物医药公司背后最坚定的助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