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和艾滋病
已成为一个人人熟知的词汇
禁毒防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2007 年12月29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关于毒品◆
抵制毒品是一次持久的战役
需要我们每个人
主动参与到这场战役中来
营造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围
01 什么是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随着技术进步,在传统毒品的基础上出现了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是由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因其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常见的新型毒品如麻古、摇头丸、“奶茶”、笑气、“阿拉伯茶”等。
02毒品的基本特征
(1) 具有依赖性; (2)具有非法性; (3) 具有危害性。
03 吸毒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吸毒损害个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易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2)对家庭的危害: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很大,导致倾家荡产、众叛亲离;吸毒贻害后代,父母吸毒对胎儿发育和孩子成长造成严重损害。
(3)对社会的危害: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危及国家经济发展;吸毒诱发多种犯罪,破坏社会安定;吸毒破坏社会风气,危害年轻一代。
04 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呼吸道疾病;
(3)各种传染性肝炎;
(4)爱滋病与性病;
(5)感染性疾病;
(6)血管损害;
(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
(8)精神病. 症状;
(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05 联合国禁毒宣传主题是?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06 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禁吸、禁种、禁贩、禁制
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
07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三是不要接受有吸劣迹的人送的香烟;四是远离毒品;
08 国际禁毒日
每年的6月26日.
◆关于艾滋病◆
你知道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吗?
艾滋病防治的难点在于无法治愈、控制困难。目前,全世界还没研制出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预防的疫苗,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患者或感染者必须终身用药。因此,预防是最好的“疫苗”。
知晓HIV,了解HIV
才能最终战胜HIV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我国通过对血液制品的严查以及对毒品的打击,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已经很少,而性传播因为隐秘性较强,成为现在主要的传播方式。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性传播占全部艾滋病传播途径已超过90%。
那么,服用毒品(如冰毒)及兴奋剂(如RUSH)对抗病毒治疗有哪些影响
①毒品本身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CD4细胞数量下降。
②毒品可使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大脑受损,以及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包括记忆缺损等)在精神损害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
③已证实冰毒(甲基苯丙胺)与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可增加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危险,甚至引起死亡;同时冰毒可降低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增强HIV的复制能力,导致病毒载量及耐药率增加。
④新型毒品还可以造成机体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使肝损伤、卒中、心脏疾病发生率增高,不仅可能导致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被迫中断HAART,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大
家最关心的问题:感染HIV后一般还能活多久?
决定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内病毒量、个体健康差异、是否及时抗HIV治疗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其存活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尽早接受抗HIV治疗。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早期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够获得接近正常人的寿命。
拒绝毒品、自尊自爱
遵守性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健康人生,自己做主
(来源:西充县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