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从被人类发现以来,一直是人类谈之色变的疾病。因为它迅速传播的速度、极大的危害性和极易感染的特性,已经造成了世界有上千万人感染,艾滋病威胁着全球每一个家庭。
妙姐有一个朋友小杨就是资深“恐艾”人,每次节假日休息,谈论去哪里放松嗨皮的时候,有的朋友提议去酒吧蹦迪,小杨就第一个跳出来说:“酒吧人群这么混乱,小心惹艾滋!”。
其实妙姐也理解他,因为小杨的外公就是一位艾滋病患者,是因为常年去养老院里与多名妇女同伴交往,却没有一丁点安全措施,这不!就搞出事了。
“这样会不会得艾滋病?”
这是“恐艾”人群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哪些高危行为会感染到艾滋,也是“恐艾”人群最关心的话题。那么,有人问妙姐了:能不能说详细点?别急,听妙姐跟你说清楚,解开艾滋病常见误区。

手碰到艾滋患者的伤口也会感染?
妙姐看到有人在评论区提问:“我家里就有亲戚患了艾滋,但是一直没有发病,有次我不小心碰到过他们身上的伤口,我也会感染吗?急!”
不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主要是因为摩擦导致黏膜损伤,使得一方携带的艾滋病毒通过损伤进入对方体内。血液传播主要是共同使用了被艾滋病毒污染过的注射器,输入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和使用了被艾滋病毒污染的个人生活用品,比如使用被污染过的剃须刀的时候,皮肤被刮破了,使得病毒从伤口进入体内。母婴传播顾名思义是患有艾滋病的母亲通过宫内、哺乳等传播给了自己生的婴儿。不小心碰到过艾滋病人的伤口不用太紧张,只要自己碰触到对方伤口的皮肤没有伤口就不会感染。
有些人会在进行性行为前使用试纸进行检测,但这并不是百分百管用的,因为艾滋病有窗口期。艾滋病毒在进入人体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抗体,在此期间进行检测会呈阴性。而且这个时期病毒数量会达到峰值,传染性极强。国际公认的窗口期为6个月,国内比较认同的是3个月。
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是性传播途径的高危行为,还有就是血液传播的高危感染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非法来源的血液制品等。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先问问自己:
是否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
是否有吸毒经历?
是否有共用注射器?
是否输过没有保障的血液制品?
性伴侣是否有艾滋病?
是否共用剃须刀、纹身器具等?
老年人晚年的性需求竟是艾滋病“温床”?
小杨的外公已经70岁了,竟然还会因为与多名女伴无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导致感染艾滋,这放在普通人眼里或许很难以想象,但是,有人正视过中老年人的性需求吗?中老年人又是否有正确的性行为观念?或许搞懂这些,我们才能预防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
很多中老年人在这方面的认知不够,可以开展健康教育的讲座向他们科普相关知识,发放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手册,加强对中老年人其及子女的健康教育,丰富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中老年人发生婚外性行为,对不听劝告者也要让其加强安全防护。
艾滋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性,但也不需要恐艾
仅仅是日常生活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共用办公用具、同处一室,吃饭、拥抱、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不要过度紧张。
曾经艾滋病是从未被治愈过的疾病,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艾滋病也迎来了新的突破。2020年3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TheLancet HIV发表消息称,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在此一年之前,《Nature》也曾发表过第一例成功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第二例患者是一位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艾滋病患者,医生将携带 CCR5-Δ32 突变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不仅白血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也成阴性,在此之前,第一例患者也使用过同样的方法缓解病情。虽然不是每个艾滋病患者都适用,但也是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只要正确对待,就不会感染艾滋病。而且不要太过歧视艾滋病患者,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患者是因为滥交才染病,其实有不少患者是因为母婴传染、医生的职业暴露、伴侣隐瞒了患有艾滋病等原因才染病的。目前艾滋病虽然无法被完全治愈,但是通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让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接近普通人。相信终有一天,医学会攻克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