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是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未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考察防治工作时指出,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要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艾滋病防治工作。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多次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对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四免一关怀”“五扩大六加强”“四个提高四个落实”等一系列防控政策与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的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人数大幅下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经注射吸毒、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对有意愿的感染者全部提供抗病毒治疗,治疗覆盖面持续扩大,治疗质量不断提高,治疗成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病死率显著下降。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歧视逐渐减少,全国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有力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艾滋病防治道路。
但是,当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艾滋病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认真研究当前艾滋病流行形势和疫情特点的基础上,在科学分析重点地区疫情、重点人群防治、重点工作环节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以控制艾滋病性传播为主攻方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综合实施防治策略,精准实施防控措施。
预防先行
强化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社会疫苗”,是防治艾滋病的首要环节。但是,当前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防治宣传的常态化和经常性不足,对不同人群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警示性不够,对新媒体利用不足,部分人群存在知识信念与行为分离,大众防治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强化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公序良俗,大力宣传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强的宣传材料,既突出艾滋病危害,开展警示性教育,又倡导社会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反对歧视。加强流动人口、老年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强化主要媒体经常性宣传,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判断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和对象,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防治信息。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和艾滋病防治意识。

创新探索
强化艾滋病综合干预
艾滋病综合干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是,在综合干预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干预难度大,缺乏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部分人群对安全套使用、行为干预、预防性用药接受性差等问题。通过强化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探索发挥“互联网+”作用,开展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规模、分布估计和行为状况评估,实施线上和线下综合干预。进一步加大暴露后预防,开展男性同性性行为等人群暴露前预防试点工作,制定完善政策并逐步推广。对艾滋病感染者开展健康及行为状况评估,免费发放安全套,提供针对性随访干预等服务。对性病就诊者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对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人员开展性病筛查。在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或自动发售装置,实现宾馆等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全覆盖。利用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和各地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创新开展干预工作。运用各种方式,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和模式。
精准服务
强化扩大检测治疗
“检测即干预”“治疗即预防”是艾滋病防治重要理念和策略。扩大检测治疗是“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实施的“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检测治疗中还存在检测策略不完善,约四分之一感染者没有检测或不知道自身感染状况,提供检测服务的渠道和水平有待提高,感染者配偶告知存在一定困难,定点医疗机构承担抗病毒治疗工作积极性不高,抗病毒治疗规范化和治疗水平不能满足感染者需求等问题。通过强化扩大检测治疗工作,在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等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为就诊者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服务。重点地区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有条件地区探索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和社会体检机构的个人健康体检。制定相关政策,开展互联网预约检测咨询服务,推动自我检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调查工作,鼓励地方制定法规促进感染者配偶告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补偿机制,将承担艾滋病诊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管理。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艾滋病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广检测咨询、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强化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加强耐药监测。建立感染者流出地与流入地信息交流管理机制,对流入半年以上的感染者由流入地负责随访和治疗。在结核潜伏感染且无活动性结核病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开展预防性治疗试点工作。运用各种检测治疗的精准服务,扩大检测治疗的覆盖面,稳步提升抗病毒治疗的质量。
综合施策
强化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
艾滋病防治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疾病防控和社会治理双策并举,需要综合施策,强化源头治理。但是,当前,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活动和合成毒品滥用在一定范围存在,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时有发生,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等问题加大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通过强化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涉黄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打击处理涉及艾滋病传播危险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责令相关经营场所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证照,对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案件要及时依法立案侦查。对抓获的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检测发现的感染者加强重点管理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依法查处危害健康的非法催情剂,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毒品管控范围。加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的监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督促相关企业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依法清理和打击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个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利用开展艾滋病相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艾滋病流行。
再接再厉
强化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社会效益好,母婴阻断工作已经在2015年实现全国所有县全覆盖。但是,由于各地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特征差异较大,存在着基层母婴阻断技术薄弱,能力有限,部分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等问题。通过强化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加强感染艾滋病育龄妇女健康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孕情并尽早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鼓励地方在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规范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加强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病毒载量检测、暴露儿童早期诊断检测和随访工作。制订国家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方案,鼓励各地以消除为目标,分析差距,改进工作,以省为单位逐步开展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再接再厉,提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水平,让“零艾滋”的目标首先在孩子身上实现。
扩大成效
强化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学生健康既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幸福与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前些年,青年学生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健康,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了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实施了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学校预防艾滋病防治活动,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护意识有所增强,学生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是,还存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对艾滋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知识、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强化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规范和落实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将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纳入教育和卫生工作检查内容。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艾滋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确保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时间。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预防艾滋病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在线开发课程作用,鼓励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课程等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外国留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将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志愿活动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和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因地制宜设立校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快检点、自助检测材料和安全套自动售卖设施,开展综合干预。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巩固和扩大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成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健康素养,为学生成才成长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2019年9月,为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检测治疗、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消除母婴传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等重点和难点问题,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广电总局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了实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艾滋病综合干预、艾滋病扩大检测和治疗、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六大工程,明确了牵头部门、参与部门的落实防治措施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为下一步防治工作规划了路线图、时间表。只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夯实部门职责,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落实落细各项防治措施,就一定能够遏制住艾滋病的流行,就一定能够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