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于紫月
“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于学习知识、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推行预防艾滋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月18日,在由人民政协报主办,人民政协网、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承办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建议,要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认知。
据国家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已高达27.6万例,保守估计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125万例。专家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是,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疫情逐步由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波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干预难度大。特别是,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低龄化趋势,其中青少年艾滋病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国家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多个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龄在15至24岁的青少年约15%。其中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病例一般在3000例上下。
“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离不开社团组织的积极参与。”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介绍,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成功构建了青少年性教育工作部门协同良性互动平台,建立了由卫生、教育、疾控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日常监测评估机制。据不完全统计,有100个国内外团体组织、2000个学校和基层单位、数千万位爱心人士为青爱工程献策出力。经过14年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青爱工程所探索出的“青少年性教育防艾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所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惠及学生、教师和家长千万余人次,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鼓励,受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充分肯定。
张银俊呼吁,国家应大力推广普及“青爱模式”,同时积极向国际推介这一模式,为全球艾滋病防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多位专家还表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加入安全性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同性性取向者建立公益性同性恋组织,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大家安全性健康意识和水平;利用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进行反歧视宣传倡导,进行反歧视宣传讲座、参加艾滋病志愿者社团活动;对高校区的网吧、酒吧、KTV加强管理和引导,加大此类场所的艾滋病宣传力度。
责任编辑: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