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夫妻
他们有的是双警家庭
有的则是一个家庭两种职业
在这个春节
他们是同一战线的战友
他们道别年幼的孩子、年迈的老人
毅然奔赴防疫、禁毒第一线
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
重庆双警家庭:潘悦、龙杨夫妇

“孩子,对不起了,爸爸妈妈这次食言了,原本要带你去海边度假的,结果遇上了疫情,疫情岗位还有很多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叔叔阿姨呀!”对孩子说着这句话,潘悦、龙杨两人已是两眼通红。
1月23日除夕夜前一天,作为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前置在某派出所挂职的潘悦在办公室值班。1月24日,工作在司法强戒所的龙杨就接到单位命令,让她做好回所封闭隔离执勤准备,将连续14天在单位工作。这样一来,正在放假的女儿就成了留守娃娃,但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返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潘悦在派出所牵头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指令上传下达、数据报表、撰写简报、调整警力排查、值班备勤、守护轻轨等工作,由于疫情勤务变化快,一刻也不敢大意,工作电脑上记满了每天工作流程,为防止工作出现疏漏,潘悦把办公室当作饭堂,把办公桌当“床铺”。
龙杨是重庆市司法女子教育矫治所的一名管教民警,每天在单位值守的日子里,从早上督促检查被监管人员起床、洗漱、吃饭开始,直到夜间学员关灯休息,同时还要轮班负责夜间值守,24小时连轴转,工作一天下来回到寝室衣服都来不及脱下就睡着了。她每天打多少电话、收集多少组工作数据、填制多少份表格,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当天的工作完不成,是无法离开岗位的。
潘悦和龙杨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晚上能和女儿进行视频聊天。“妈妈,能不能让我和你一起上班,我想你了。”刚满7岁的女儿问龙杨。听到这样的话,龙杨的心头酸酸的。
广东肇庆双警家庭:梁发中、陈彬夫妇

春节前夕,刚回到老家准备与家人一起过年的梁发中、陈彬夫妻俩先后接到来自单位的紧急通知:“取消休假,返岗待命!”他们连忙将儿子托付给老人后,第一时间驱车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梁发中是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当时有部分身处外地的同事还来不及归队,他便主动请缨,率先奔赴抗疫一线。在广佛肇高速端州站出口,他担起了驻守卡口、查人查车的重任;在各街头小区,他当起了核查员、宣讲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他向禁毒社工传达疫情防控要求,悬挂防疫标语横幅……

梁发中的妻子陈彬是高要分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民警,她同样坚守在高速出入口岗位上,由于她所在的辖区地域广、高速出口多,且卡口间的距离远,为了更科学合理排班,她身先士卒,经常主动将自己安排到离家远、凌晨时分的值班岗位,严格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工作措施,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我们身上穿上了警服,就是扛上了使命和责任。疫情当前,小家只能放在大家的后面。”梁发中说。
宁夏:禁毒专干和医护妻子

“医院紧急通知集合,要去市定点酒店对外来人员进行隔离观察,这几天把孩子送到我爸妈那里,你也照顾好自己”。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禁毒专干于辉辉接到妻子的电话后坚定地说,“孩子和我你都放心,把自己保护好,等你任务结束我去接你回家!”
此时,于辉辉刚从银川市北绕城高速路口执勤点下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召必回响应金凤区公安分局统一部署安排,于辉辉在高速路口疫情监控点与其他防疫人员一起逐车检查,“疫情时期,请您配合检查。”这一站就是八个小时,虽然不是警察,但穿上了单警装备和防护服,就必须扛起这份责任。
作为医护人员的于辉辉妻子同样毫不犹豫,放下三岁的孩子,在请愿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毅然决然报名申请去前线,即使医院规定家有小孩的医护人员可以不用报名。

梁亚强,是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禁毒办禁毒专干,他的妻子万艳艳是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师。
年二十九值班的梁亚强在单位一直忙到年三十凌晨1时。当天他赶着去买了点年货,晚上和父母吃了一个团圆饭,大年初一早上又返回单位处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再回到家时已是当晚23时了,看着熟睡中乖巧的女儿,这个90后的汉子心生愧疚.....
年初二梁亚强和万艳艳接到单位停休通知,二人立即将年仅一岁半的女儿托付给了年迈父母,返回到工作岗位上。在和妻子分别前,梁亚强嘱咐妻子:“一定要注意防护,注意休息。”
送别妻子后,梁亚强又回到岗位上继续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