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全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为“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主题意在强调包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强调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共同防控艾滋病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遏制艾滋病流行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在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现将2019年陕西省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我省艾滋病疫情概况及流行特点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5574例,其中2019年1-10月,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390例。
我省艾滋病流行特点:
一是全省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但疫情上升态势总体趋缓。据估计,2019年底陕西省艾滋病全人群的感染率约为万分之四(全国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我省艾滋病疫情仍控制在低流行水平。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环比增长分别为27.3%,13.2%,8.9%和4.5%和8.8%。今年环比增幅与2017年基本持平。
二是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今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性接触感染比例98.8%,其中,男性同性性接触感染占41.5%。
三是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地区差异大。关中地区报病数较多;西安、铜川、宝鸡男性同性性接触感染多于异性性接触感染。
四是医疗机构主动检测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发现的主要途径。2019年1-10月,1334例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其他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占比55.8%;644例来源于疾控部门的检测咨询、专题调查,占比27%。
五是感染人群多样,但青壮年和60岁以上人群疫情占比较大。在今年1-10月报告的病例中,15-49岁占71.6%; 60岁以上老年人占11.5%,报告数是5年前的4.2倍。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是宣传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全省各地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手册、电视、手机短信、“两微一端”等新老媒体平台,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健康扶贫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村庄活动,不断增强个人健康意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百千万校园行”和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持续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全覆盖工作。加强对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和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组织全省开展第6个艾滋病防治宣传月暨第2个检测月活动,免费发放“大众艾滋病自我检测包”,在手机客户端开展微信有奖问答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治工作,不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二是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我省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传染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综合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目前全省45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分别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等8类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监测,全年监测2.2万人,及时掌握分析全省疫情动态。全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扩展到907个,其中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1个,确证实验室26个,筛查实验室405个,艾滋病检测点475个,自愿咨询检测点(门诊)369个,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实现了107县(区)全覆盖,并被列为新进被监管人员常规检查内容。2019年1-10月,筛查509.7万人次,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13.4%。比五年前同期增长了130.95%。
三是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贯彻“治疗即预防”策略,对有意愿治疗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所有感染者及时实施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充分发挥10个设区市定点医疗机构确证实验室作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筛查确证—咨询服务—纳入治疗—康复随访”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截至10月底,全省79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为1278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服务,治疗人数是5年前的4.5倍。
四是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我省从2015年起,深入推进“安全套免费提供全覆盖”策略,目前已将安全套免费发放覆盖范围扩大至对全省辖区范围内所有旅馆业、娱乐服务场所的洗浴中心、民工聚集地等行业场所。各地积极探索干预模式,综合干预覆盖面扩大至乡镇及社区,动员社会组织开展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社区宣传干预和动员检测活动,降低艾滋病疫情传播。目前,通过发放安全套、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等手段,全年共对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卖淫嫖娼者等高危人群15.7万人次实施综合干预。10个设区市开设了3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为2.5万名吸毒人员提供维持治疗,减少了吸毒人员因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为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和减少涉毒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干预项目扩大到了全省所有县(区),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产妇落实了母婴阻断措施。
五是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工作持续深入。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推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全覆盖策略。随着“一对一”结对子成功率不断扩大,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及参加抗病毒治疗数明显提高,艾滋病病死率较5年前下降了36.6%。
六是参与防艾工作的社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社会组织是防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各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举办项目管理及能力建设培训,提升社会组织工作能力。积极动员扶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全年共有13个社会组织和社区小组参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动社会组织积极申请并获基金支持项目21个,获支持经费159.27万元。同时,在前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省积极开展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申报工作,继续探索艾滋病防治新模式和新管理技术。
七是防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所有市、县(区)均成立了艾滋病协调会议组织或领导小组。目前,全省各级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已经日益完善。
三、防控形势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存在隐蔽性强,干预难度大,影响因素多,波及范围广等问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健康陕西建设和实现《陕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防治目标,结合国家卫健委联合9部门印发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进一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各级各类媒体,继续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精准推送防治信息,提升宣传技术水平,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继续在宾馆、旅馆及可留宿场所等公共场所实施安全套摆放全覆盖措施;发挥“互联网+”作用,实施线上线下综合干预;开展暴露前、暴露后预防试点,加大干预力度,降低感染率。三是利用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动员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检测;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性病检测;推动互联网预约和自我检测,扩大检测服务的可及性。继续对感染者实施发现后立即治疗的策略,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服务质量。四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完善高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和会商机制,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治主体责任,督促落实艾滋病防控课时,利用“红丝带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活动,有效遏制校园艾滋病疫情。五是加强与政法部门协作,实施对抓获的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人员全部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检查发现的感染者加强重点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依法打击涉及艾滋病传播危害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六是启动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以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防治策略,精准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将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