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戒毒康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戒毒民警交流戒毒工作成果 (北京市教育矫治局供图)
“接受我们这个项目训练后,85%的罪犯家属来所会见时,感觉到自己的亲人‘变了’。我回访了21名释放人员,有16人一直坚持训练,所有被回访人员中没有一例再违法犯罪。”在戒毒康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北京市团河教育矫治所项目训练师王禹勋的介绍引发会场阵阵掌声。
8月9日下午,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戒毒康复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京津冀等八省市戒毒局,在京召开戒毒康复理论与实践研讨暨京津冀戒毒工作协同发展交流会,交流观摩戒毒工作成果。会上,北京市戒毒管理局带来了难改造人员管理、酒精成瘾戒治、愤怒控制训练、动机晤谈等六个优秀矫治项目,向参会人员展示北京局的相关理念、做法和经验。
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严格管理大队是专门接收难改造对象的大队,三年来累计管理120多人,转化率达百分百,归队后无违纪率百分百。大队长郑子恒说,难改造人员主要体现为危险和顽固,经过多年实践,大队民警达成共识,即保障罪犯的生命健康是基本职责,每名罪犯都有改变的潜力。为彻底转化此类人群,大队把转化过程归纳为四个关键环节,即诊断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方案、分类矫治和巩固提高,用理念、方法加行动,对重点人的不抛弃、不放弃,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而在酒精成瘾戒治方面,沐林教育矫治所三大队颇有心得。副大队长李洋在会上介绍,大队收押的罪犯90%都是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判拘役的,该所针对这一群体的犯因性问题开展分层分类矫治,并通过成立第一个大墙内的戒酒互助会,借助“十二步戒酒法”,引导督促酒驾者做到“今日无酒”。2011年5月酒驾入刑以来,第三大队帮助过近1200余名危险驾驶罪犯,2016年以来对150余人进行电话抽样调查确认,9.1%的人回归后至今未饮酒,77.3%的人减少了饮酒量,不再酗酒。
交流会上,北京市团河教育矫治所推出的暴力犯愤怒控制项目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王禹勋说,项目的矫治靶点聚焦在愤怒情绪控制上,让罪犯学会“断”的能力。为此,他们引入了美国戈尔茨坦等人研发的《10周愤怒控制训练课程》,并进行本土化。项目最主要的核心是愤怒链的识别与控制,分成激惹因素、线索暗示、减弱因素、提醒话和自我评价五部分,训练围绕五部分进行。从近几年的实践看,罪犯在身体攻击、愤怒唤醒和攻击总分上发生了显著改善,愤怒控制能力从最初的5.6分上升到9.2分,愤怒控制能力提升了64%,85%的罪犯家属来所会见或拨打亲情电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亲人“变了”。
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则引进了“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戒治干预模式,在激发动机上进行积极探索。其中一项即民警通过设计认知活动,让戒毒人员戒掉内心的毒。民警训练师韦纪辉介绍,在一个活动中,戒毒人员按照吸毒时间的长短站在一条直线上,短的站在排头,最长的吸了15年站在排尾,请每名成员顺序走过其他人身边,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受。“当21岁的小于走到吸毒十五年的老于身边时,看到这个因吸毒,牙齿掉光、身型佝偻的老于,不由得浑身震颤,这个活动给他们内心注入积极力量的同时,不断催生和强化他们改变的愿望。”韦纪辉说。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孙超美说,近年来,北京戒毒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人本、科学、安全、救助”的戒毒工作理念,开发培育了多个优秀戒治项目。下一步,北京戒毒机关应坚持首善标准,积极学习借鉴各省市先进的戒毒工作理念、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优势矫治项目研发等方面下功夫、出成果,在建立统一戒毒模式、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等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记者黄洁 见习记者张雪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