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网上如是写道: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和微生物学系的科学家们,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抗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通用抗体药物,名叫BiIA-SG(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

该项目小组负责人——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教授
他们还发现,这种新型的抗体药物,不仅能够对抗所有遗传分化的HIV-1菌株,实现治疗后完全的病毒缓解,还能够消除小老鼠体内潜伏感染的细胞,即功能性治愈。不过目前,仅限老鼠,仅限实验阶段。

BiIA-SG
BiIA-SG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CD4蛋白,阻止HIV病毒的寄宿(因为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无法复制,然后狗带),进而达到保护细胞不被HIV感染的目的。

BiIA-SG的作用机制图解
BiIA-SG不仅能成为艾滋抗体,还能清除已被HIV感染的细胞。这在小鼠体内,已经得到了验证。研究人员先对小鼠注射了HIV病毒,随后再注入BiIA-SG,数据显示:BiIA-SG能有效降低小鼠血浆中的病毒载量,且延缓停药后,病毒不再反弹。

关于用BiIA-SG清除阳性小鼠体内病毒的数据
相比于以往治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药物,这次香港大学研究出的新药物效用有明显改进,有望真正成为首个适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药物。香港大学能做出如此贡献,是中国的骄傲!
兴奋之余,我们也要冷静思考问题
香港大学并非药企,因此他们的研究只是在药理药效这个阶段,如果要进一步临床应用,走向市场,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在动物模型中确认了安全性后,还要在人体内进行1期、2期、3期试验。只有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群里确认新药的安全性与疗效,药物审评机构才会批准它上市。这个过程大约平均需要10年。任何一步反馈得到的结果不好,都可能让一个候选药物胎死腹中,最惨的结果,则是整个项目直接被取消。
网传能攻克艾滋的“神药”
这的确是令人欣喜的进步,但离神药还很远,由香港大学带来的这款抗体,尽管充满潜力,但它毕竟还在动物模型阶段,尚未在人体内进行验证;而且在小鼠体内获得成功之后,通常也还需要在猴子等灵长动物体内验证其效果,再推进到人体。
所以,是否有效还要等待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
银河浩瀚,前路漫漫。
我们人类与艾滋的斗争,
什么时候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谁也说不好。
但请感激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吧!
谢谢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研究,
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见生命的曙光。
从人类对艾滋病毒挑战的第一天起,
人们就想征服它。
几十年来,在攻克艾滋病的路上,
我们人类取得了进步,但脚步还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