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大伙帮忙,我和阿妈才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以后我一定好好做人,再也不吸毒了。”3月底,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曼短村村民岩某结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回到村寨,看到自家院里修葺一新、宽敞明亮的住房时,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近年来,勐海县公安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禁毒工作新举措,通过建立禁毒工作长效机制,将禁毒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建护村队和禁毒防艾志愿者队伍等“土办法”,动员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形成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傣乡特色的“民间禁毒”新路。
构建六大禁毒责任体系,建立党员包干责任制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居住有傣、哈尼、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边境线长147公里,与缅甸接壤,全县12个乡镇(农场)中有4个是边境乡镇。
为减轻毒品对当地群众的危害,有效遏制毒品蔓延态势,勐海县明确了“宣传发动、堵源截流、重点打击、禁吸戒毒、强化保障”五项攻坚举措,着力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禁毒工作网络,成立禁毒重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同责、双主官负责制以及县四套班子挂钩负责、跟踪督查禁毒工作制度。
勐海县委、县政府与12个乡镇(农场)和88个县委部门、县属部门、企事业等单位签订《禁毒工作责任状》,明确各乡镇、单位禁毒任务,构建县、乡、村、组、户、人六大禁毒责任体系。建立村“三委”成员挂钩村小组工作机制,由禁毒大队民警组织牵头,村干部、党员通过勤走、勤问、勤听,全面掌握本村寨情况,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吸毒人员尿检普查、帮扶教育等工作;村委会干部包干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干部包干吸毒人员,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同时,勐海县将1000万元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科学统筹、足额保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组建由县处级领导干部组成的禁毒专项检查小组,对禁毒重点整治工作立项督办,定期进行督查通报。目前,党员包干责任制已覆盖全县1246个党组织近万名党员。
村规民约敢管敢罚,架起禁毒“高压线”
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各个村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禁毒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长敢管、护村队敢抓、村规民约敢罚,帮思想、帮戒毒、帮发展的“三敢三帮”建设。成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加强行政管理,确保村规民约在禁毒工作中发挥效力。
村规民约包括:凡吸食毒品者,由村小组代管其责任田地,并处违约金;戒毒期间由村委会核实其水田面积后按规定收取土地管理费,刑满释放4年内必须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尿检等内容。
“村规民约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就像一条高压线,时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涉毒。”曼纳玛小组禁毒专干岩帆介绍说。去年以来,全县共有400余村民因逃避尿检或涉毒被扣发股份分红或罚款处罚。
村寨组建护村队,全年查获吸毒人员2200余名
为最大限度延伸治安防范触角,各个村寨在本村挑选群众信任、有一定法律知识的村民组成护村队,协助公安机关加大禁毒整治力度,重点关注在册吸毒人员,及时收集吸毒人员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有偷盗、贩毒、吸毒的嫌疑人员,携带、运输可疑物品、身带管制刀具或其他危险物品的嫌疑人员进行盘查;配合民警开展尿检,收集、掌握治安信息,发现可疑人员和车辆及时反馈给村委会,有重大情况及时报告禁毒办及公安机关。
“目前村里有149名护村队员,村委会为队员配备了统一着装和对讲机等装备,平时由派出所民警组织队员学习法律法规、自身防护、尿检板使用等知识。”曼恩村委会禁毒专干岩在保介绍,护村队每天20时至次日凌晨分组在村寨内和公路上巡逻,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告派出所对其进行尿检。
去年,护村队共对56个行政村428个村民小组开展集中整治,查获吸毒人员2227人,收戒1094人。
禁毒防艾宣传“傣味”十足
为提高广大群众识毒、防毒意识,勐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组织当地村委会党支部、团支部、妇女、民兵、老年协会成员组成禁毒防艾志愿者队伍,把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融进“布朗弹唱”等民族传统文化中,用真实案例改编成傣语广播剧,在乡镇(农场)、村组两级广播站滚动播放。同时,制作宣传光碟,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挂图、手册发放给群众。推动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进村寨、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企业、进寺庙,提高村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去年,全县共开展禁毒宣传教育48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受教育人数达21万余人次,通过群众举报破涉毒案件141起,抓获涉毒嫌疑人142名,缴毒2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