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室、谈心室、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心理咨询中心……8月30日,记者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采访时,看到这里搭建的戒毒中心功能完备齐全,环境舒适而温馨。
近年来,湖北省禁毒部门在总结无毒社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依托街镇创建了一批集禁毒综合管理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于一体的中心戒毒社区,以网格化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动态管控为手段、以帮扶救助为载体,构建了“建在街镇、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控在网格”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新平台,实现了覆盖涉毒街镇、落地管控服务、精准帮扶救助吸毒人员。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创建中心戒毒社区325个,有效管控服务戒毒康复人员4.89万名。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报到率、执行率、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因涉毒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建在街镇,扩容平台打造标准模式
为解决社区戒毒存在的瓶颈问题,2013年,湖北省禁毒委提出了以“理顺关系,明晰任务,完善功能,统一标准,提升档次”为重点,以街镇为依托,以基层禁毒综合管理服务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高度融合为目标,以辐射、引领、示范为方向,探索构建街镇履行禁毒工作职能的平台。
2014年,湖北省禁毒办选择100个重视程度高、基础条件好、戒毒康复任务重的街镇,开展试点创建。工作中,他们坚持边试点、边总结,明确了中心戒毒社区的定位、模式、功能和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来固化定型,采取以奖代补、通报警示来强力推进。
3年来,湖北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了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武汉青山“轮值援助”、宜昌当阳“社区戒毒和禁毒宣传一体化运行”、荆门龙泉“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恩施咸丰“标准化、实体化运行”模式等特色创建,全省中心戒毒社区创建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管在中心,整合资源着力提升功能
为着力提升中心戒毒社区服务功能,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通过公安管治安、司法管援助、卫计管医疗、民政管帮扶、社保管就业、财政管经费的“六管”手段,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帮扶救助等“六位一体”管理服务。
湖北省禁毒委将吸毒人员管控纳入基层派出所重点工作,明确社区民警、禁毒社工、网格员为具体负责人。建立巡查机制,定期清查逾期未报到人员、严重违反协议人员和脱管失控人员,确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衔接、报到执行、协议签订、定期检测、执行措施“五个到位”。
依托社区卫生医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对吸食毒品成瘾人员提供戒毒治疗服务;构建社区民警、禁毒社工、网格员点对点管控与社区门诊治疗、自助治疗等多种措施相融合的关怀救助、管控服务模式;建立就业培训安置基地39个、就业培训安置点351个,运用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提供公益岗位等多种途径,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建立轮值援助办公室,每月定期组织公安、司法、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上门服务,落实戒毒康复人员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保障政策。
帮在社区,帮扶救助完善关爱体系
胥某有19年的吸毒史,曾经被3次强制戒毒。2015年1月,胥某回到咸宁,成为咸安区永安街道中心戒毒社区帮扶对象,经过一年多戒毒帮扶救助,胥某成功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
为更好地管控戒毒康复人员,湖北省建立积分考核机制,按照生理检测、心理症状、戒断症状、履行协议情况、适应社会能力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通过评估,将吸毒人员分别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一般风险实行分级管控。
为引导戒毒康复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湖北省将因毒致贫致残特困家庭全部纳入“全省百千万关爱救助行动计划”,重点解决低保、临时救助、公租房等;对戒毒出所无业人员,由社区开发环卫清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有特长、有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开拓就业门路。
按照“社区+家庭”帮教模式,湖北省成立了由社区民警、禁毒志愿者、网格员、监护人或亲属组成的“五包一”帮教小组。小组坚持与戒毒康复人员一周一见面、半月一谈话、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汇报,强化谈心教育,督促戒毒康复人员履行相关协议,为困难戒毒人员提供物质帮助。据了解,全省目前建立帮教小组6.8万个,社区禁毒志愿者5万余人。
控在网格,依托信息化实施精准管控
2013年以来,湖北省依托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全面推进吸毒人员基础信息、监督管控、帮教救助、宣传教育进网格,做到了帮扶面对面、管控键对键。
在咸宁市,记者了解到,全市街道社区村组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划分为8991个网格,整合禁毒工作专职干部、禁毒社工、志愿者和网格员力量,在社区网格开展对吸毒人员的全员化管理、全方位管控。
通过上门核查,建立一人一档,实现了对吸毒人员发现、上报、反馈、回访闭环运行。同时,根据吸毒人员染毒症状、肇事肇祸危险程度,咸宁市实行红、橙、蓝、绿四级管理。红、橙所代表的高、中风险类吸毒人员由公安机关负责重点管控;蓝、绿代表的低风险类吸毒人员由社区负责进行监督。
此外,建立网络信息管控平台,将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信息、身份户籍信息与政府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对接,做到信息共享,提高管控效率;建立社区微信服务群,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在线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等,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吸毒人员办事不用出社区的目标。(肖新民 李宗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