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来了一则好消息,该院范勇博士团队运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实现HIV免疫。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博士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的报道。范勇博士团队运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实现HIV免疫。
出生于1981年的范勇在2012年完成了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博士后研究,目前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管理科科长。上午十点,在广医附三员工培训中心会议室里,范勇带着论文材料匆匆赶到,他说话语速很快,但是表达严谨。他告诉记者,这是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重要证明。
范勇来自该院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及普通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2014年4月至9月,研究团队从87名捐赠者里收集了213枚废弃的不能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他们使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基因编辑(CRISPER/Cas9)技术,精确定位剪除了32个碱基点。研究中,26个编辑胚胎中有4个被成功编辑,实现艾滋病(HIV)免疫。
范勇介绍称,参照国家研究人类科学干细胞的法律法规,在严格规范下做了这个事情,这项工作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希望做到理论性的验证之后,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一个基础,给大家提供一个指引或方向性的东西。
范勇也坦言,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还言之尚早,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层面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伦理层面的突破。首先,要在技术上很完美才可能普遍应用,不能说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这时候肯定不能应用到人上面。国家在这方面有要求,,实验数据、发表文章大家公认,我们做了完整评估后,再去向国家申请。在国家层面,法律层面,制定了很多相应规范,按照规范来才有可能。至少在基因编辑方面,国家层面还没有放开,所以只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