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新型毒品吗?吸食毒品违法吗?面对毒品贩子的诱惑,你该怎么做……《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情况调研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本市中小学生对于毒品的基本认识还较欠缺,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毒品的知识和如何预防不太清楚。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曾对媒体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258万人,按显隐比例估算,实际的可能有上千万,而当前35岁以下青少年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75%。刘跃进提出,对于青少年沾染毒品,需宣传部门、教育部门齐发力,禁毒教育需要从小学、从中学开始教育。”
那么,中小学对学生禁毒教育的开展情况如何?家长是否对孩子进行毒品预防知识的传授和引导?对此,现代教育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中小学生多认为毒品离自己很远
近日,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交流培训会在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记者从中了解到,目前本市中小学生对于毒品的基本认识还较欠缺,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毒品的知识和如何预防不太清楚。
该调研报告显示,小学生总体上对于毒品还是缺乏基本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毒品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较高年级学生大体知道毒品是有危害的,但仅仅知道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另外,该调研报告显示,中学生总体上对于毒品相关的知识和预防措施也是比较欠缺的。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毒品离自己很远,思想上不够重视,对于新型毒品的类型和如何预防不是很清楚,对于我国相关的禁毒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无独有偶,浙江省一份针对数百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也印证了学生对毒品预防知识缺乏的结论。调查显示,有少数学生不认为“吸食、注射毒品”是违法行为。其中,7%的学生认为“服食摇头丸”不是违法行为,还有25名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性不了解。
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毒品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事实上,殊不知,在吸毒人群中波及最多、受影响最大、遭受毒害最深的是青少年。在近年来登记在册的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青少年的比例基本超过50%,公安部禁毒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这一比例已高达75%。尤其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青少年吸毒者在吸毒人群中的比例更高。北京市禁毒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登记在册的2.6万余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达到2.2万余人,比例已高达88%。由此可见,青少年涉毒者比例明显上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与其对毒品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欠缺有关。
有学者曾对近千名青少年吸毒者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因好奇而染上毒瘾的占62.3%,有的青少年为了体验一下“腾云驾雾”的感觉,吸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因此,提高中小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和毒品预防知识的学习,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
学生迎来别开生面的禁毒教育课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从小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丰台区第一小学邀请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的老师们走进了课堂,为学生们进行专业的知识讲解。
在这堂特别的课上,老师以孩子喜爱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利用直观幽默的动画视频课件,为同学们讲解“潜伏”在身边的新型合成毒品的相关知识。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互动,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了毒品的种类,在情景表演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技能与方法,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
“综合运用视频演示、体验互动、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调动同学们学习毒品预防的积极性,运用六年级同学可接受的教育方式生动地讲授了毒品的危害,使同学们对毒品预防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取得了良好反响。”学校相关负责老师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其一,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电视台、板报、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毒品预防知识宣传,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其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观看禁毒教育片、举办禁毒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毒品预防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紧密结合;其三,发挥思想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教育内容;其四,通过请专家走进学校、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禁毒小报等方式,开展禁毒教育,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作用。
提前预防是关键
日常生活中,家长会给孩子讲解毒品相关知识吗?又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对孩子进行禁毒教育呢?
记者访问了几十位小学生家长,只有极少数家长从未给孩子谈及过此类话题,一方面觉得毒品离生活很遥远,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已经给孩子们开展过相关讲座。但大多数父母表示,他们都会选择在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解毒品的危害。
一种情况,是在孩子学到跟毒品有关的课文时顺势引导。比如,四年级的《林则徐》和八年级的《鸦片战争》等课文。还有家长在给孩子讲历史故事时会引出毒品的危害来。家住东城区的张女士说,孩子并没多大感触,就当一个故事去听,但她也知道千万不能碰鸦片,不然会危及生命。
另一种情况,是家长通过毒品相关的报道,比如,明星吸毒的消息、利用孩子贩送毒品的新闻,家长便有所警惕,开始给孩子提前预防。为让女儿知道毒品长什么样,丰台的付先生会细心地打印出毒品相关的图片。西城的姜女士,也数次告诫儿子:“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让你尝一下毒品时,你都要坚决地拒绝!”现在,只要从电视中出现跟毒品相关的情节时,11岁的儿子都会下意识地说道:“千万不要去碰毒品!”对此,姜女士很是欣慰,她觉得这说明大人对孩子的这种日常灌输,是很有影响力的。
但与此同时,也有教育人士呼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禁毒教育力度还需加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关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的研究报告指出,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58.1%的未成年犯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港湾,父母如果能做到尽早提醒和教导,也许很多孩子就不会去接触毒品、不会去违法犯罪了。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禁毒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常年开放、免费参观的公益性禁毒教育场所,对全国青少年和普通市民进行免费禁毒教育。其中,禁毒教育展是禁毒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常规手段。
参观禁毒教育展,这里有以中国近代禁毒史为主要内容的“船”厅,以毒品知识介绍和吸毒案例以及互动体验为主题的“蛇”厅,以禁毒法规、举措和成就为主要展示的“剑”厅,和以禁毒志愿者优秀事迹和活动介绍为主的“心”厅。结合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涉毒案例和采用实物、图片、互动音像、光电模型、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制作的展品以及游戏实操,禁毒教育基地的专业老师会介绍戒毒所基本情况、毒品的概念及种类,以及目前社会上正在流行的新型毒品的特征、吸食毒品的危害、毒品预防知识等,让观众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目前,禁毒教育展已经接到了许多中小学所组织学生的参观。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展览中的互动游戏,通过“罂粟花与蛇”“吸毒人生”两个游戏的体验,让同学们直观地体会到吸毒的危害。坐在电脑屏幕前,同学们只要选择吸食毒品的种类、吸食时间和吸食量,按下按钮,瞬时就可以看到自己吸毒后的样子。随着“毒龄”的增长,电脑里同学们的脸快速发生着变化。吸毒1年时,屏幕上的脸庞略显消瘦;吸毒3年,脸颊进一步消瘦,额头出现皱纹,同时脸上也出现了一些红色、褐色的斑点;吸毒5年,屏幕上的脸已变得非常陌生,两颊腮肉严重收缩,只有颧骨异常突出,额头上的皱纹明显加深,脸上斑点颜色也随之加深加重;而当按下8年的按钮时,屏幕上出现的已完全是一架骷髅。
同时,禁毒教育展还设有禁毒知识测试区,帮助同学们检测自己对禁毒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在参观结束前,同学们还可以学习并用手语表达“参与禁毒,人人有责”的表演。这样一系列的禁毒知识学习,让不少同学备感“新鲜”,而且同学们也真正学习到了毒品的危害,增强了毒品预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