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和亚特兰大儿童卫生保健的病毒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关艾滋病的关键问题,即艾滋病毒如何组装它的传染性隐形衣。

艾滋病毒的感染途径是从细胞到细胞的传播,因为病毒包膜蛋白需要合成为病毒颗粒,所以它们摆脱了受感染的细胞。医学博士Paul Spearman发现,包膜蛋白的一小部分位于HIV的尾巴上,是HIV病毒分为病毒颗粒必要的蛋白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艾滋病毒包膜蛋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长尾巴,这是它有别于其它类似病毒的一个元素。艾滋病毒需要这条尾巴在巨噬细胞和T细胞里进行感染和复制。长尾被认为可以帮助艾滋病毒逃避免疫系统,如何操纵这条长尾可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更有效的疫苗。
Spearman博士和同事们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来自宿主细胞的一种称为Rab11-FIP1C的蛋白质对于包膜蛋白变成HIV倾向侵入细胞中的部分病毒颗粒来说很重要。
“新论文表示,我们发现的蛋白质对于胞膜蛋白结合T细胞和巨噬细胞来说是关键因素。”Spearman说。“现在我们知道所需的包膜蛋白的一部分很可能与蛋白质Rab11-FIP1C相结合,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该途径对病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艾滋病毒粒子能被相对稀疏的Env蛋白质标记,这被认为有助于艾滋病毒逃避难缠的免疫系统。“它可能既会干扰也会加强艾滋病毒胞膜与细胞的结合过程,”Spearman说。

增强该过程可能对于实验室疫苗设计、基于非传染性病毒样颗粒的研究更有帮助。相反,干扰包膜结合细胞的过程可能会靶向制造抗病毒药物的目标。
相关链接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或HIV),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