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警方统一行动、集中收网,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2120名,缴获毒品268千克。这是继“8·31”全国特大网络吸贩毒案后,公安部部署指挥打击网络毒品犯罪的又一场合成攻坚战。
毒品的危害自不待言。由于吸食毒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伦丧失的案例不胜枚举。特别是毒品犯罪极易引发偷盗、抢劫、凶杀、涉枪涉爆等恶性犯罪,破坏社会安宁,影响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高压态势下,传统毒品犯罪另辟蹊径,借道互联网有了新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监管和物流行业漏洞,将新型毒品“改头换面”,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和物流渠道大肆兜售。一些网络社交平台日益成为不法分子教唆毒品犯罪、传播制毒技术、进行毒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衍生为一种新型犯罪形态,原因之一便是,网络运营商监管不到位,为贩卖新型毒品提供便利。据办案民警介绍,不仅毒品售卖信息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连毒品制作方法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加上物流寄递物品存在“不实名、不验视”情况,致使毒品等违禁物品能够便捷地运送到购买者手中,很大程度上使得网络贩毒简单可行。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管理还存在诸多漏洞。
遏制网络涉毒违法犯罪的猖獗势头,不仅需要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更应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堵塞社会管理漏洞,决不能让网络成为毒品犯罪的真空地带。网络运营商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屏蔽有害广告信息,加强对网店、支付系统的管理,避免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物流行业应该加强管理,加快推行实名制和验视制度。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形成对网络毒品犯罪打击监管的合力,构筑起从网下到网上的安全防线,才能让毒品真正远离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