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2年第8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联合干预模式提高了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其高危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
研究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深圳市4家MSM场所实施为时1年的联合干预,MSM场所向消费人群宣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家或志愿者到场所开展宣教活动,派发安全套、润滑剂、宣传材料并提供咨询检测服务;同期另选3家MSM活动场所作为对照,由志愿者定期到场所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及润滑剂等。在干预实施前后对联合干预MSM人群(分别为111名、120名)、对照MSM人群(分别为105名、98名)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联合干预实施1年后,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由73.0%(81/111)上升至91.7%(110/120),最近一次男男肛交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由73.0%(81/111)上升至85.0%(102/120),最近6个月男男肛交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比例由10.8%(11/102)下降至1.7%(2/112),接受安全套(润滑剂)发放的比例由70.3%(78/111)上升至85.0%(102/120),接受同伴教育的比例由10.8%(12/111)上升至24.2%(29/120),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由69.4%(77/111)上升至90.8%(109/120)。上述指标在联合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对照场所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