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利用免疫系统的另一种途径。HIV不仅可以感染和破坏CD4阳性辅助T细胞(正常情况下可支配和支持其他免疫细胞抗感染活性),病毒似乎还利用这些细胞传播至全身并感染了其他的CD4 T细胞。来自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这是首次利用不久前开发的“人源化”HIV感染小鼠模型显像活体动物淋巴结中HIV感染的人类T细胞的行为。
该研究的领导者、麻省总医院免疫学和炎性疾病中心Thorsten Mempel 博士说:“我们发现HIV通过搭乘感染T细胞的‘便车’在感染个体体内传播。感染的T细胞继续做它们通常做的事情,在诸如淋巴结的组织内和组织间迁移,同样它们将HIV带到了游离病毒无法轻易到达的遥远位点。一些可以操纵T细胞迁移的药物有可能能够用于帮助控制患者体内的病毒传播。
当HIV被导入到血液或组织中,病毒与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将它的内容物注入到细胞中,触发一种过程导致新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些游离病毒是通过组织液接触可以被感染的新细胞来传播的。但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在T细胞持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当一种称为病毒突触形成之时,HIV也可以直接从一个细胞传播至另一个细胞。当前研究的目的旨在检测HIV是否会改变感染T细胞的迁移,提供这种持续的接触促进感染扩散。
研究小组的实验利用了一种人源化的BLT小鼠模型,它具有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唯一可以被感染HIV的非灵长类动物。在首次证实人类T细胞进入并正常在动物淋巴结(已知HIV复制的重要位点)中迁移后,研究人员将遗传工程修饰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IV注入动物体内,这使得他们能够利用活体显微镜在活体动物内追踪感染细胞的移动。他们首先观察到两天内,感染的T细胞继续迁移,并均匀地分布在了淋巴结中,但也有一些残留在最靠近注射位点的淋巴结中。
尽管HIV感染细胞在淋巴结中活性移动,但它们移动得没有相似未感染T细胞那样快。此外,10-20%的HIV感染T细胞形成了异常细长的延展似乎在移动细胞后拖尾,往往具有分支。研究人员推测表达在感染T细胞表面的HIV包膜蛋白在释放新病毒颗粒前,有可能导致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形成了链接接触,生成了这些延展。一系列的实验证实这些狭长形状的感染细胞需要包膜蛋白的存在,且许多这样的狭长的细胞包含多个核,表明它们是由数个细胞融合所形成。
为了测试T细胞迁移在HI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HIV注入了另一组BLT小鼠体内,同时用一种阻止T细胞离开淋巴结的药剂来治疗它们。两个月后,相比于未治疗的HIV感染动物,这些动物血液和远离注射位点的淋巴结中HIV的水平要低得多,支持了T细胞迁移携带病毒至全身的重要性。但是用迁移抑制剂治疗已经建立HIV感染动物并没有减少病毒的水平。
“我们观察到感染和未感染CD4表达细胞间的链接相互作用,表明HIV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在T细胞间传播,我们必须在未来的研究中清楚地证实这一点并探究相对于游离病毒的传播它的重要性,” Mempel解释道。他补充说BLT小鼠的获得是他们能够开展这一研究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HIV发病机制从前未触及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