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起“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各医疗机构防治能力不断加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措施有序落实,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年,大理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高危人群的疾病监测网络,健全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开展人群血吸虫病的查治病工作,做好农业生产灭螺和疫区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将水利工程与灭螺环改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防治工作开展的社会环境,切实推进工作的发展。
为做好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大理市政府成立了防治领导小组,制定防治工作专项规划,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将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年度防治工作计划。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建立了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市第一人民医院初筛实验室目前正在申报中。各防治机构大力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专业防治队伍能力不断加强,认真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查治病工作,性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检测首访告知率达99.3%,达到了示范区和大理州工作目标98%的要求。为提高针具交换的覆盖率,在全市各乡(镇)卫生院设立清洁针具交换拓展点,积极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得到了有效的关怀救治。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卫生、教育、林业、农业等多部门共同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市城乡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提高了全社会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全民防治的良好氛围。
今年,大理市将建立健全覆盖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网络,在开展自愿咨询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的检测覆盖面,加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增强检测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机构将进一步健全消毒管理制度,严把献血、用血质量关,严格血液制品准入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不断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开展疫区人群查治病和疫情监测工作,做好农业生产灭螺和疫区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将水利工程与灭螺环改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灭螺措施,提高灭螺质量,控制传染源。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和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文明城镇、文明小区创建工作以及卫生进社区活动,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统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