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赤道几内亚,在草原上跳舞的男孩。
.jpg)
Ryan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图/记者卢迎新
Ryan去之前打了两种预防针 Ivy和妈妈邮寄的一箱喷蚊水同赴非洲大陆
1988年出生的“准90后”广州男孩Ryan曾于2008年赴坦桑尼亚做义工两周;1991年出生的中山大学大二学生Ivy则即将以实习生身份于后天奔赴肯尼亚,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帮助当地女性艾滋病携带者,为其筹款等。
近日,在一个吸引了20多名网友参加,以“做国际NGO义工,游非洲大草原”为主题的论坛中,记者采访到了Ryan和Ivy。在大都市中成长的“准90后”和“90后”们,为何热衷去非洲做义工(志愿者)?面对随时暴发的传染疾病隐患和随时存在的人身危险,他们又如何认识和应对?
这一辈子总要做一两件疯狂的事
非洲诸国疟疾、霍乱等常见传染病对生命和健康的威胁,以及相对混乱的社会治安……面对这些众人皆知的危险因素,两位年轻人为何仍选择前行?“这一辈子总要做一两件疯狂的事情吧!”面对这个问题,Ryan和Ivy的回答惊人的一致。 但很快,直爽的Ryan 随即补充道:“我当时还有别的考虑,由于打算从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转校到西部的一所私立名校,申请学校时,社会实践经历占到20%的比重。”
而对于昨日在花费近3000元后刚刚拿到签证,即将开始期待已久的肯尼亚之行的Ivy来说,去非洲做志愿者显得更为水到渠成。“我在一家国际NGO组织‘Aiesec’做兼职,公司正好有这个项目计划,我的父母又愿意在经济上支持,所以就决定去了。”她说。
此外,被“辽阔原野、野生动物、土著风情深深吸引”以及希望与国际团队合作体会多元文化,观看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上的“大交配”也是他们给出的理由。
教学、筹款都是义工的工作 2008年5月到6月期间,Ryan在位于坦桑尼亚首都以北75公里的小镇Bagamoyo的Mwasam小学教授小学3年级数学,住在条件简陋的两人间,每天“与成群的苍蝇一起吃饭”。Ryan回忆道,“非洲的小孩子都很好学。因为穷,缺乏老师,他们更珍惜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志愿者。”
而Ivy此次是参加国际NGO组织“Aiesec”的一个名为“积极生活”的国际交换生项目,7月29日出发,实习时间为期6周。其在肯尼亚期间的工作职责包括:在互联网上发起活动,推销非洲妇女制作的手工艺术品(如钥匙链、首饰等);在当地学校中帮助普及推广艾滋病预防知识;到女性艾滋病携带者的家中走访,倾听她们的故事,为她们和孩子筹款;协助在Ngong镇建立一个幼儿园等等。
去非洲做志愿者也是一种冒险 “刚到坦桑尼亚就被抢劫。一个十分面善的当地男子主动要当我的导游,这位看上去对中国人很友好的男子带我在首都玩了一上午,接着他带我来到一条偏僻街区,告诉我他有枪,并且这条街上都是他的同伴,命令我把手机、钱和相机统统交出来。”Ryan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坦桑尼亚亲历的一次抢劫,“我当时只好就范。”
而身为女性的Ivy则听公司里的同事说,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志愿者在肯尼亚做义工期间被强奸。“关键是自己要有思想准备,比如晚上少出门,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此外,Ryan坦言自己奔赴非洲前打了两种预防针,亦曾听闻有志愿者因为染上当地疾病而致死。而学医的Ivy,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三盒在国内不易买到的青蒿琥酯片(用于脑型疟疾和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等药物,亦提前注射(或服用)了霍乱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妈妈知道无法阻止我,于是给我寄了一箱喷蚊水。”她感激地说,“我深知父母在不远游,但难得的是开明的父母支持我去通过游历丰富自己。”
链接
Ivy申请赴非洲做义工的网站: www.aiesec.cn/
Ryan申请赴非洲做义工的网站: www.crossculturalsolutions.org/
Ivy说:
Ivy表示自己在肯尼亚期间可帮助国内人士代购当地明信片和工艺品,有需要的人士支付的款项,计划一半用于资助当地孩子,一半给自己作为代购费用,以填补此次赴非洲的费用。“做志愿者无薪酬,父母也只是资助了部分旅费,组织者只提供食宿,所以如果无其他收入,回来之后又要做好多次家教和导游,才能将余下费用填满。”Ivy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