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削除歧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艾滋病规划署与各国和国际伙伴合作共同撰写的《2011年全球应对艾滋病病毒/艾滋病行动进展报告》也于2011世界艾滋病日的前夕联合发布,该全面报告了全球、各地区和国家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获得艾滋病病毒服务方面的进展情况。
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
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估计有3400万(3160万-3520万),其中包括340万(300万-380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6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约有320万名15到24岁的青年人,其中64%为女性。在某些区域,这一年龄组女性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大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例如,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71%的15到24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女性,男性感染者仅为29%。
2010年全球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240万-290万),其中包括39万(34万-45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比2001年的310万人减少了15%,比1997年的340万减少了21%。在2002年和2003年的颠峰期,每年儿童新增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高达56万人,到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了30%。
从总体上看,全球年度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持续下降,但这仅仅只是区域性的变化。在艾滋病病毒携带人数最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增感染者人数达到了190万(179万-190万),比2011年新增220万(21万-24万)减少了16%,比当地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 最高峰值的1996-1998年间的新增感染病例减少了27%。
并非所有的地区和国家都符合这一总体的趋势。自2011年以来33个国家(其中22个国家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东欧和中亚的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率在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里大幅降低后于2008年再度上升。
在南亚和东南亚,2010年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估计为27万例(23万-34万),这个数字比该地区新发感染达到高峰的1996年的47万(41万-53万)例减少了40%。中东和北非的新发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2010年中东和北非的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由2001年的43000例(31000-57000)上升到59000例(40000-73000)。
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的趋势也反映出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艾滋病的自然病程、因更多的认识到艾滋病的影响和强化干预措施所带来的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抗逆转录治疗覆盖率的提高。
青年人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在多个艾滋病流行高负担国家,青年人(15-24岁)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现出令人鼓舞的下降趋势。青年人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预示人们最近获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趋势,因为大多数年轻的病毒携带者都是在之前的几年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研究人员应用回归模型就2000-2010年产前诊所的数据对青年人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趋势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可获得数据的24个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的国家中有22个国家15-24岁青年人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出现下降。24个国家在产前诊所就诊的妊娠妇女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平均降低31%,其中有12个国家出现显著的降低。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其中安哥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增加幅度超过了50%,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则降低了70%以上。有7个国家实现了50%的降低,还有5个国家未出现明显的降低,这其中包括艾滋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南非。
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0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多个艾滋病普遍流行的国家,在那些性行为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改变的15-24岁青年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出现了下降。
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
2010年全球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病例数由高峰的220万(210万-250万)稳步下降到180万(160万-190万)。在2010年,估计有25万(22万-29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艾滋病,这个数字比2005年减少了20%。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从2005-2006年开始减少,南亚及东南亚和加勒比海的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也随后稳步减少。
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别。在2001年到2010年期间,东欧和中亚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增加了大约11倍以上(由7800例[6000-11000]上升到90000例[74000-110000]),东亚地区的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几乎成倍增加,从2.4万人(1600-4500)增至5.6万人(4000-76000)。在同一时期,中东和北非的艾滋病死亡人数也增加了60%,从2.2万人(9700-38000)增加到3.5万人(25000-42000)。
自1995年以来,全球实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至少避免了250万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约180万。为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妊娠妇女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疗法使得350万名儿童免于感染,这其中86%的儿童生活在撒哈拉南部非洲,该地区孕龄女性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高。
两方面的进展导致了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的减少,其一是提高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护理和资助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可获得性(尤其是在撒哈拉南部非洲);其二是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减少。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途径显著增加时,其2010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人数要比2004年减少46万(或30%)。
在北美、西欧和中欧,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人数目1996年应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后不久便开始下降。在拉丁美洲,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在2001-2003年达到高峰后便一路下降,但自2008年以来趋于平稳。
扩大艾滋病病毒治疗服务导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上升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估计有3400万(3160万-3520万),而在2001年的这个数字为2860万(2670万-3090万)。这数字的变化表明较高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伴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服务获得的显著扩展,而后者有助于减少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尤其是自2004-2005年以来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有50%为女性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成年人(15岁以或以上)中,女性占一半以上(48%-53%),这一比例在过去的15年里几乎没有大的波动。但不同的地区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负担存在很大差异,最为学生的负担 是在撒哈拉南部非洲。在该地区,2010年成年书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比男性人数高1.4倍,占成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59%(56%-63%)。
加勒比海则是其他地区中唯一一个成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女性人数占53%(47%-61%),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艾滋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海地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高于男性。
全球还有2个地区在过去1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也出现了女性占成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比例轻微上升,其中拉丁美洲由2001年的32%(26%-41%)上升到了2010年的35%(29%-41%),北美、西欧和中欧地区则由200年的25%(22%-28%)上升到2010年的26%(23%-33%)。其他地区的这一比例几乎没有变化。
预防措施在儿童中的进展显著
由于增加了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服务的获得,每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15岁以下)人数在21世纪初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直到近几年才出现大幅度的减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计算数据显示,自1995年开始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妊娠妇女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治疗以来,全球至少避免了35万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86%生活在撒哈拉南部非洲。全球2010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人数为39万(34万-46万),比2003年和2004年高峰时期的新增儿童感染人数减少了30%(56万:50万-63万)。全球儿童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近几年保持平稳,2010年为340万(300万-380万),其中90%是生活在撒哈拉南部非洲。
儿童中的死亡人数也在减少。估计2010年全球有25万(22万-29方)名儿童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比2005年(32万)减少了20%。这一变化趋势反映出扩大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服务比单纯扩展儿重的治疗服务更为重要。
未来面临的挑战
在过去10年里,全球的艾滋病应对行动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但人类依旧面临着多重挑战。2010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270万(其中包括39万名儿童),使得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加到3400万。许多干预措施(尤其是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覆盖率、质量以及可获得性仍然不足。还有很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依旧不了解自身的血清状况,过晚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形在许多环境中仍然较为普遍。从艾滋病病毒检测到治疗和护理中间一系列干预措施的保持度并不理想, 许多检测艾滋病病毒阳性的人并未接受到随访。
此外,全球各个地区的艾滋病流行状冼以及应:I寸行动的进展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对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和关爱;增加对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服务;提高对妇女和儿童的艾滋病服务. 朝着根除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和改善母婴健康状况的方向迈进。
——资料来源:GLOBAL HIV/AIDS RESPONSE: Progress Report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