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约78万人”,今日的报纸和网络头条赫然在目。“78万”——一个冷冰冰的数据。在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媒体连篇报道,领导视察慰问,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的关注与关爱,在每年的这一天是最浓的。仅仅这一天,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有患者吐露心声,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中,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就医歧视’都存在,不要说有一定难度的手术了,就连最普通不过的阑尾炎、外伤清创缝合、骨折复位这样的小手术,都经常遭遇软拒绝。
又比如,面对白眼、排斥,有患者在微博发出心声:我们是病人不是坏人,我们要得到平等、坦然的目光。
不用言明,这之中必定有很多难言之隐,把不作为或少作为推诿给任何一方是不妥的。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从我做起。要用同情之心对待艾滋病人,主动和他们握一下手,可能给他们带去一年的温暖。艾滋病患者是弱势群体,要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艾滋病患者。
从制度设计做起。对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要坚决保护,推诿或者拒绝艾滋病人就医的要查处,要批评。反就医歧视要从医院做起。同时,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机制,不仅保障患者的权益,也要让艾滋病医疗事业步入正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医护人员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艾滋患者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也让医疗事业工作者得以保障。
要明白一个道理,关心艾滋病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反对歧视艾滋病人,是避免艾滋病蔓延的良方。
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关爱艾滋患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