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现场
多数市民“谈艾色变”
宣传现场,多数市民还是“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着歧视和误解,认为这些人是不遵循社会道德而引起的疾病。“艾滋病是个特殊的疾病,感染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他们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西绕若登说,日常的接触如说话、吃饭、拥抱、洗澡,甚至打喷嚏都是不会被传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无保护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带有病毒的血液,或是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这三种传播途径很多人都了解,但遇到具体情况,很多人便忘了预防。西绕若登举例说,比如看到有朋友受伤出血,不少人就徒手帮着包扎,而若受伤者是艾滋病感染者,而自己的手上有伤口,就有可能引起感染。此外,到没有资质的私人小诊所看病等也同样涉及血液途径传播的危险。
艾滋病检测
需要经过三道关
有些就诊者认为艾滋病既然无法治愈,查出来也没用,不愿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实际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保护他人免受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的控制,意义重大。” 西绕若登说。
昨日下午,记者穿上鞋套,换上防护服,穿过长长的走廊,进入自治区疾控中心HIV抗体筛查/确认实验室。在整个实验室中,没有一个玻璃容器,这是为防止操作人员被玻璃划伤。
小尼玛说,艾滋病确认很复杂,需闯三关“揪”出病毒。第一关:初筛,由疾控部门或医院等机构初筛实验室进行筛查实验。第二关:复检,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检。前两关只需几小时就能完成,如果复检结果还是呈阳性,就要进行最后的第三关,确认实验,需送到自治区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实验结果隔夜就能出来。
小尼玛介绍,初筛是利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如果初筛呈阳性,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两次复检。最终确证是用蛋白印迹法,通过16到20小时的实验,标本上就会出现数量不等的条带状物,然后根据条带状物进行判断确认。“确认为阴性的人会沿着原来的生活轨道生活,而确认为阳性的人,生活将发生改变。”小尼玛说。
艾滋病实验室
提供免费咨询筛查确认
西绕若登说,目前,全区范围内,只有自治区疾控中心有HIV抗体筛查/确认实验室,七个地(市)、22个县和13家医疗机构的初筛实验室均可为群众提供HIV免费的咨询、筛查。随后到自治区疾控中心进行免费确认,一旦确认的感染者,可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治疗。此外,全区设立了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13个,覆盖人群包括静脉吸毒人群、暗娼、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外来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男男性接触人群。全区均以辖区内主要从事娱乐场所的人员作为干预重点对象。为此,自治区疾控中心成立了由16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专职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不定期地在各娱乐场所进行暗访、到学校进行防艾宣讲等。艾滋病检测的可及性和服务覆盖面大为提高。
西绕若登提醒,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一定要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免费检测、确认,免费咨询电话:0891—6346396、0891—6333109。QQ咨询:370781851。互助QQ群:123111391。
昨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昨日上午,自治区及拉萨市各卫生部门、医院在北京中路设立宣传点,积极宣传防治艾滋病有关知识,并向群众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避孕药具。近年来,随着对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我区群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但仍有部分市民“谈艾色变”。自治区疾控中心主任西绕若登提醒市民,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要及时到疾控部门进行免费检测,感染者可免费接受救治。
[相关新闻]
西藏国境口岸艾滋病
预防干预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西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承担,西藏樟木检验检疫局 、亚东办事处、普兰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协助,历时两年共同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课题《西藏国境口岸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验收。
专家组经过严格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通过大量细致、严谨的基础性工作,数据完整 可靠,结论真实可信,填补了西藏地区口岸相关工作的空白,为西藏地区乃至全国其他 地区口岸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创性。该课题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西藏各口岸艾滋病防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有效 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国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