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势头,建立切实有效的艾滋病群防群控机制,大化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防治艾滋病村(居)民自治管理新模式,筑牢农村、城镇农(居)民防艾线。
一是建立防艾自治组织。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建立村(居)民防艾自治小组。选举具有一定号召力、责任心强的村(居)民担当小组长,组织村(居)民开展结对互助活动:老人与老人结对、妇女与妇女结对、邻里村(居)民之间结对,营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建和谐的防艾氛围。建立在卫生技术部门指导下的“村(居)委—村(居)民自治小组—联系户—联系人”防艾宣传干预活动网络。每个小组要制作5条以上永久性防艾标语,每一户参与自治组织的家庭户外有一张防艾知识宣传牌(画)。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居)民防艾自治文明公约》,每个家庭都要张贴《村(居)民防艾自治文明公约》。
三是建立宣传干预活动中心户。选择一个有一定活动空间的农(居)户作为防艾自治小组中心户,设置防艾宣传栏,放置宣传防艾知识资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居)民学习、沟通、交流,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活动。防艾自治小组成员通过相互教育、相互提醒、邻里互助、律己律他等方式将防艾管理日常化、家庭化、邻里化。把“看管好自己家人,不要染上艾滋病”、“自尊,自爱,自律,自防”、“出门提个醒,回家先验血”和“检测艾滋就是为了预防艾滋病”等口号灌输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位村(居)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是建立规范运行机制。在县防艾办统一指导下,建立“县防艾办—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村(居)民自治小组”防艾网络。自治小组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以上宣传干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村(居)民相互教育、相互干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
通过防艾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开展,走出一条符合本县实际的村(居)民防艾自治工作新路子,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为一体的防艾联防联控机制,营造农村(社区)良好防艾宣传干预氛围,使防艾宣传资料入户率达100%;村(居)民防艾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努力实现“两降一升”(降低新发感染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