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保证家庭各成员自觉拒绝不良性行为,不性乱,自觉抵制卖淫嫖娼;发现本村有卖淫嫖娼行为的,及时告诫”;“户主要求家庭各成员洁身自爱、远离毒品,永保无毒户”……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一位农民日前与村民自治小组组长签下的防艾责任状。
山清水秀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享有世界长寿之乡的美誉。去年以来,该县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防艾机制,建立“村委(村卫生室)—防艾村民小组—联系户(中心户)—村民”的防艾网络,确保村民便利学习防艾知识。每家每户的防艾宣传都有专门的小组长负责,组长与户主签订防艾责任状,定期对每个小组成员的防艾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摸底,确保不漏掉一个人。各村委还建立联动帮扶机制。妇联发挥村级“妇女之家”作用,建立“妇女防艾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妇女参与防艾工作。对外出务工人员,该县号召留守村民通过亲情电话向外地的爱人、儿女宣传防艾知识,还把防艾知识编成短信,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手机党支部平台发送给每一个外出务工人员。
艾滋病防治教育还扩展到来巴马旅游的人员。在该县的拉高村,有一批到巴马养生的外地人,旅居时间一般在2个月以上。为确保这些“候鸟人”远离艾滋病,巴马县卫生局推动“候鸟人”与村民一同建立健康档案。一方面与导游或“候鸟人”入住的东家联系,实行入住健康证查验制度;另一方面对“候鸟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通过上述举措,该县防艾宣传实现100%覆盖,城乡居民防艾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艾滋病疫情一直保持在低水平流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