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 “一二三四工程”。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再创艾滋病防治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一个机制: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会制度,协助市防艾委办公室召开了“石家庄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部门培训会”。完成电视专题片《飘扬的红丝带》––石家庄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纪实的脚本设计和拍摄工作,最大限度地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宣传石家庄市近几年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二、加强两个重点:艾滋病防治宣传全覆盖行动和3万人高危行为干预活动。
艾滋病宣传一季度一主题,一阶段一重点。高危行为干预在任务目标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针对高危人群的特质实施不同的干预方法,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强化了接诊医生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在暗娼和男男性接触者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建立同伴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今年更是将男男性接触者的干预触角伸向农村。
三、规范三项工作:基础工作、艾滋病项目管理工作、艾滋病实验室工作。
编制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规范》,规范各项基础性工作。利用《艾滋病防治工作简报》对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月分析,通过《疾控动态》对日常工作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使各项基础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利用督导考核的杠杆,使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加强管理,实验室工作规范化运转。
四、落实四项措施:项目县成功经验推广、安全套推广、四免一关怀政策、艾防工作季度督导。
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等方式大力推广项目县取得的成功经验。年初以县为单位,对辖区的高危场所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不断壮大高危行为干预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干预的力度和广度,深入高危场所开展以推广安全套使用为主的行为干预工作。市级VCT门诊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的母婴阻断,并利用市级专项资金对在定点医院治疗的病人减免治疗费用3万余元;争取畜牧部门的支持,为10户艾滋病家庭送去绒山羊,帮助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季度督导不走过场,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督导检查中还注意发现县(市)、区工作中的亮点,及时总结并在全市推广,真正起到以督导检查促进整体工作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