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在中国,各级政府为预防艾滋病蔓延采取了有力措施,同时,民间防艾力量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是中国最早致力于男同性恋特殊人群防艾工作的民间组织,爱知行研究所工作人员热伊莱女士说,随着10几年的发展,他们的工作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当时主要是在男同性恋人群中做一些项目来发展起来的,然后慢慢扩大到基本上所有的边缘人群,比如性工作者、毒品成瘾者、流动人口,还有少数民族人口当中的一些毒品使用者,还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还有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消费者,还有一些青少年的项目,它的面在不断扩大。”
在民间防艾组织中,“东珍纳兰”虽然以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登记注册,但它却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公益组织。东珍纳兰致力于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关怀,他们专门创办了针对性工作者的杂志——《花》,分发给性工作者,让她们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东珍纳兰负责人李丹说,这本杂志的读者已经超过1000人:“这里边不光是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因为对这些人群来讲,这些比较低端的性工作者,这些艾滋病的知识对她们来讲不太重要,她们更关心的是一些健康、美体、化妆,这些东西,我们就把艾滋病的知识融入进去,做成一本时尚的杂志给她们看,避免她们认为这是比较无聊的、和她们无关的东西。在她们看那些喜欢看的东西的过程当中,也会慢慢接受艾滋病防治的意识。”
根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的民间机构有数百家,虽然和一些国家的民间防艾机构相比数量还少,但是正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加入民间防艾的行动。
中国报告发现首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5年。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截至今年十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98万例,死亡4.98万例,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