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为了解平遥县外来妇女和农民工HIV感染情况、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HIV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面对面问卷调查外来妇女和农民工来平前后基本情况、相关态度、相关行为等;结果外来妇女和农民工HIV感染率分别为0.57%、0.5%,均高于当地HIV感染率(0.006%);其艾防知晓率分别为49.67%、36.%,明显低于当地大众人群知晓率(65.56%);阳性妇女在平配偶感染率为30.77%(4/13);阳性妇女在平所生子女感染率为50%(2/4);结论 流动人口对当地艾滋病流行造成严重影响,建议建立外来妇女和农民工HIV抗体筛查长效机制及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关键词:外来妇女 农民工 艾滋病 流行态势
流动/迁移人口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群体,当其与艾滋病病毒传播因素结合时,能导致艾滋病病毒加速传播。近年来,从云南、四川、贵州等艾滋病高流行区嫁(卖)到平遥县的外来妇女约2500人,从2005年在本县外来妇女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累计发现外来妇女感染者13例,外来妇女感染者的本地配偶及子女感染6例,已在我县造成二代传播。外省来该县打工者约1000余人,筛查发现感染者5例,这些迁入平遥的感染者成为传播HIV/AIDS的危险因素。为掌握我县人口流动/迁移对艾滋病流行态势的影响,为制定该县乃至全省流动/迁移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平遥县CDC性艾科于2008年11-12月开展了平遥外来妇女、农民工艾滋病流行态势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1.流动人口的行为学和血清学调查
采用横断面普查方法开展对外来农民工和外来妇女血清学检测,确定该人群HIV/AIDS流行率,发病和感染比例及行为学特征等。调查样本量:外来农民工1000人,外来妇女2000-2200人。
2.监测HIV抗体阳性者的分布与变迁情况
将检出的HIV抗体阳性对象纳入队列研究,通过随访观察其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二代传播、行为特征、HIV病毒亚型分布与变迁规律等,以制定适合本地流动/迁移人群特点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
二、调查内容
根据人员登记表册,调查农民工、外来妇女HIV感染情况
(1)问卷调查:农村地区的外来农民工及外来妇女由20个乡镇卫生院(站)负责组织,乡疾控人员牵头,村疾控人员参与对厂矿企业和农村入户面对面调查;城区外来农民工和外来妇女由古陶卫生院、4个社区和工会共同协调配合,在县CDC专业人员指导下深入外来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重点企业及入户面对面调查;同时对接受调查的HIV阳性外来妇女的配偶、子女进行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可能发生的家庭内传播及艾滋病认知、行为情况调查。
(2)HIV抗体检测:对被调查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采集血液标本按要求送至县CDC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检测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用不同两种方法初筛检测呈阳性反应者我中心送至上级部门制定的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3)数据整理、录入和分析:用EpiData和SAS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外来妇女
本次共调查外来妇女2281人,其中经检测确认HIV抗体阳性13人,阳性率为0.57%,明显低于全省该人群的平均感染率(1.15%)。
1、一般情况
年龄分布:2281名外来妇女中,20岁以下26人,占1.14%;21-30岁760人,占33.32%;31-40岁1207人,占52.92%;41-50岁249人,占10.92%;50岁以上39人, 占1.70%。可看出,21-40岁占86.24%,主要为中青年女性。
民族分布:2281名外来妇女中,汉族1800人,占78.91%;彝族221人,占9.69%;哈尼族87人,占3.81%;苗族39人,占1.71%;拉祜族34人,占1.49%;傈僳族27人,占1.18%;佤族:16人,占0.70%;其它为57人,占2.51%。可看出,汉族比例最多,次为彝族。
籍贯分布:2281名外来妇女来自18个省份,其中云南籍1954人,占85.66%;四川籍135人,占5.92%;贵州籍119人,占5.22%;甘肃籍16人,占0.70%;河北、河南等地31人,占1.36%;缅甸籍26人, 占1.14%。云南、四川、贵州籍所占比例较高,合计占96.4%。
学历分布:2281名外来妇女中,未上过学者762人,占33.41%;小学1201人,占52.65%;初中304人,占13.33%;高中及中专13人,占0.57%;大专及以上1人,占0.04%。可看出,小学以下者占98.08%。
2、来本地以前婚姻及职业情况
(1)、在原籍从事的职业:农民2260人,占99.08%;工人11人,占0.48%;民工5人,占0.22%;餐饮及服务业4人,占0.18%;个体1人,占0.04%。可看出,外来妇女中农民所占比例最多,达99.08%。经调查,来本地以前曾到过外地打工的妇女15人,占0.66%,分别到过缅甸、云南、安徽、广西等地,主要从事过餐饮及服务性行业。
(2)、来本地以前的婚姻状况:未婚者1578人,占69.18%;离异者368人,占16.13%;同居250人,占10.96%;在婚者50人,占2.20%;丧偶者35人,占1.53%。可看出,来平前未婚者最多,次为离异、同居者。
(3)、固定性伴:2281名外来妇女中,有29.11%的人有固定性伴(其中仅有5.60%人在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94.4%的人不每次都用或没有使用过),70.89%的人没有固定性伴。
(4)、商业/临时性伴:有0.44%的人回答有商业/临时性伴(在与商业/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均没有每次使用安全套),99.56%人回答没有商业/临时性伴;
(5)、卖血史:有2人曾卖过血,占0.09%。
(6)、吸毒史:有6人曾有过吸毒史,占0.26%。其中吸毒方式分别为:2人口吸,2人注射吸毒,2人口吸+注射吸毒;固定性伴吸毒情况:2人选择是,1人选择否,3人选择不知道;有4名被调查者的固定性伴还有其他的性伴,占0.6%。被调查者的固定性伴无一例卖过血。
3、在本地期间的婚姻、职业情况
(1)、来本地时间及原因:90年以前者占5.35%,1991-2000年者占54.32%,2001-2005年者占31.30%,2006以后占9.03%;来本地大多数为婚嫁。可看出,来平4-8年者占85.62%。
(2)、现在从事的职业:农民占99.34%,工人0.17%,民工、个体、餐饮及服务业各占0.13%,其他占0.09%。可看出农民为最多。
(3)、现在的婚姻状况:在婚占81.67%,同居占18.15人%,未婚、离异、丧偶占0.18%。
(4)、在本地期间无一人卖过血;
(5)、有8人在本地期间曾输过血或血制品,占0.35%;
(6)、临时性伴/商业性伴:有4人回答有临时性伴;但在与临时/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无一人使用安全套;
(7)、吸毒情况:在本地期间无一人吸毒。
4、艾滋病认知情况
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以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87.64%;
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性交而没有使用安全套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85.09%;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她的胎儿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80.67%;
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母乳喂养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她的孩子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64.23%;
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或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82.55%;
对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桌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者的比例为80.00%;
能同时正确回答上述6个问题的人有1133人,知晓率为49.67%。
(二)外来民工
本次共调查农民工1000人,其中经检测确认阳性5人,总阳性率0.5%。
性别分布:男845人,占84.5%,女155人, 占15.5%;
年龄分布:20岁以下占0.2%;21--30岁占29.6%;31-40岁占41.4%;41-50岁占22.9%人,50岁以上占5.9%。以21-40岁比例最多;
民族分布:汉族占95.3%,彝族占4%,傈僳族、哈尼族、苗族、佤族各占0.1%,其他民族占0.3%;
籍贯分布:共来自12个省,其中四川占37.7%,河南占23.5%,云南占22.3%;贵州占6.4%,安徽占2.3 %,甘肃占0.6%,河北占1.9%,湖北占1.6%,缅甸占0.1%,湖南、江苏、等其他省占3.7 %。可见云南、四川、河南籍所占比例较高,占83.5%;
文化程度:其中未上过学12.7%,小学50.1%,初中33.8%,高中2.7%,大专及以上0.7%。可见小学文化以下者占62.8%;
婚姻状况:已婚/再婚占77.7%,未婚占19.8%,同居占1.4%,离异/分居战0.7%,丧偶占0.4%;
外出打工时间:2000以前占8.9%,2000-2005年占27.4%,2005年以后占63.7%;其中有16.2%人在来本市以前在其他省打过工,主要到过北京、甘肃、河北、河南等地;
健康信息:
来本市打工前曾患过的疾病:肝炎3.5%,结核2.6%,性病3.4%,其他无任何疾病战90.5%;
对肝炎传播方式的了解:选输血的72.7%,选分娩的16.7%,选日常生活接触的17.2%,选注射的51.4%;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
对仅与一个忠实的未感染的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危险回答正确的比例为65.3%;
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危险的比例为64.7%;
对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毒回答正确的比例为51.4%;
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的比例为57.7%;
对与艾滋病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的比例为63%;
能同时正确回答上述5个问题的有363人,知晓率为36.3%。
固定性伴情况:1000人中有69.2%有固定性伴;
过去半年中,感觉下身不舒服(如排尿时有疼痛或烧灼感、生殖器上出现皮肤破损或增生物等)时的就诊情况:选择去公立医院的46.7%,去私人诊所的22.1%,自己买药的7.3%,不作处理的0.6%,有25.7%的无任何症状;
4%的被调查者与暗娼有过性关系,与1个性服务小姐发生性关系的占17%,2个的占1.1%,3个的占0.6%,5个的为0.1%,6个的为0.2%,7个的为0.1%,10个的为0.2%;
安全套使用情况:最近一次与性服务小姐(暗娼)发生性关系时,有3.6%的人使用安全套,0.4%人没有使用;最近6个月与服务小姐(暗娼)发生性关系时只有3.0%的人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
艾滋病病毒检测情况:有49%的人自愿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查,48.6%人知道检测结果,另51%的人虽做过艾滋病毒检测,但本人否认是自愿。
(三)外来妇女阳性配偶及子女
13名阳性外来妇女的本地配偶经检测4名被感染, 阳性外来妇女的本地配偶经性传播感染率为30.77%;阳性外来妇女感染后在本地所生子女经检测2名被感染,经母婴途径传播感染率为50%(2/4)。
四、讨论
1、我县艾滋病流行的原因是由于云南、四川等外来嫁入妇女和外来打工者来平前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外来妇女通过性途径传染本地配偶,通过母婴途径传染其子女,造成本县艾滋病传播扩散。
2、经调查,全县外来妇女和外来民工多为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等地。这些人员年龄多数在20--40岁,外来妇女嫁入我县多数在3年以上。我县外来妇女感染率(0.57%)与外来民工感染率(0.5%)比较接近, 外来妇女中有再婚史者感染率较高,以性途径感染为主, 外来民工以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为主。外来妇女都以性途径感染本县配偶(约1/3)。
3、外来妇女和外来民工多数在农村,由于普遍文化水平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医疗和卫生条件较差,卫生意识普遍较低。认识观念比较落后,接受艾滋病信息速度慢,故艾防知识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差,无保护性行为频率较高,传播他人的危险性比较大:
4、血清学检测依然存在窗口期问题:因部分人员嫁入的时间较短以及配偶之间存在窗口期,可能仍会出现配偶(丈夫)感染HIV。外来妇女和和外来民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传播危险性也在增加。
五、对策及建议
1、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以外来妇女和外来民工为重点的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各类人群的宣传覆盖率和艾防知识知晓率,增强其自我保护。
2、政府继续组织协调各乡镇、村加强严密防范,同时依托公安、妇联、民政、计生、卫生、建筑等部门严格把关,建立外来妇女和外来民工规范管理与筛查检测长效机制,确保一个不漏接受检测,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3、为控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对HIV/AIDS免费发放了安全套,传授他们预防再传播的技能和技巧。同时继续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使用干预活动,降低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机率。
4、根据我县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艾滋病疫情范围不断扩大,且正在向一般人群扩散,这就给我们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能力建设,严密监测艾滋病疫情,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各项防控策略与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县的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