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2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培训班”在京成功举行,该培训班得到美国范德堡大学艾滋病国际培训项目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
此次培训共132人参加,其中包括14名来自美国的专家,44名来自性艾中心相关业务科室和各国际合作项目办的人员,32名来自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GF5)地区以及中盖艾滋病项目地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科的业务骨干,34名来自GF5和中盖艾滋病项目地区的民间组织代表,另外还有8名参会者来自医科大学。
美国范德堡大学钱汉竹博士、旧金山卫生署Willi McFarland博士和H.Fisher Raymond先生、GF5萧燕博士和盖茨基金会的赵金扣博士共同努力,精心设计了此次培训内容。培训包括四个部分:针对吸毒人群的“药物滥用目标管理:鸦片类药物使用者行为治疗”、现代统计技术、国际期刊发表及论文撰写、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理论及实践。
培训期间,性艾中心吴尊友主任出席并介绍了中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应对策略,来自干预室的米国栋介绍了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应对策略。阿拉伯马大学的Joseph Schumacher教授就鸦片类药物使用者行为治疗进行了讲解,重点介绍了定向治疗目标管理步骤与技巧。范德堡大学的Bryan Shepherd博士讲授了现代统计技术,包括直线回归、logistic 和Cox回归应用、非参数回归、样条建模(Splines)、图表以及免费统计软件的使用。范德堡大学钱汉竹博士和旧金山卫生署的Willi博士重点介绍了国际期刊和如何撰写科技文章。范德堡大学Holly Cassell女士介绍了艾滋病国际培训项目,对项目的成果以及申请资格和程序进行了详细介绍。
来自旧金山卫生署的Willi McFarland、H Fisher Raymond、J Klausn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im Dilley、William Woods,亨特大学的Jeff Parsons,匹兹堡大学的Ron Stall,亚太岛屿国家健康中心的Bupendra Sheoran,ISIS公司的Deb Levine等专家就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行为改变干预理论、国际上关于男男性行为者干预模式以及美国艾滋病防治历史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讲授。在行为干预理论及男男性行为者干预模式培训中,采取了专家讲座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种干预模式,都围绕 “在应用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人们对这种干预模式的经验是什么”、“这种干预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些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的MSM人群”等题目展开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专家和其他参会人员给予提问和点评。
会后,参会者通过培训评价表反映了对此次培训的看法:95%以上人员对培训的教学内容、培训方式、翻译人员、培训班的后勤保障工作表示满意。在谈到具体收获时,大部分参会者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开拓了视野,了解了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国际经验及研究成果,启发了思路,为以后在本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技术及撰写发表论文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部分来自基层的人员希望:进一步改进幻灯及讲课的翻译水平,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另外,他们希望有更充裕的培训及讨论时间,以便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