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卫生局、教委、团委、红十字会,各高等院校:
艾滋病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的防治是北京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疫苗,因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进一步加大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参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市卫生局、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红十字会联合制定了《首都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卫生局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红十字会
二○○九年四月十六日
首都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方案
艾滋病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的防治是北京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疫苗,因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并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大学生防艾宣传志愿者骨干队伍,2007年9月,市卫生局、市教委、团市委联合成立了首都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志愿者骨干队伍。一年多来,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各自特点在学校及社会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加大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参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志愿者这支队伍,特别是高校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广泛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向社会展现广大青年志愿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青少年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力促进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要求和目标
通过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资源整合,协同工作,实现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稳步推开,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大学生志愿者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队伍。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市建立起开展青少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
1、各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阶段性工作任务、活动方式、覆盖面要求等。同时,确定具体责任人和工作完成时限。
2、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各高校依托学生社团联合会或团委社联部联合学校红十字会共同成立“青春红丝带”社团组织,负责组织全校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3、各高校志愿者在学校、基层社区、农村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青少年预防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活动覆盖率应达到85%以上。
二、组织机构
加强对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工作的领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成立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领导小组,由北京市卫生局领导任组长,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红十字会领导任副组长,全面负责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组建的协调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防艾办,负责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
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由在京高校的“青春红丝带”社团组成,每所高校至少300名志愿者,由校团委负责同志任指导教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赵春惠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王民忠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郑 萼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王 粤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刘 娜 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成 员:赵 涛 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
狄 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
甘北林 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处长
武玉华 共青团北京市委权益部部长
胡九龙 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
陈 波 北京市红十字会业务部负责人
(二)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谢 辉 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副处长
成 员:徐 征 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干部
刘锦震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干部
宋玉珍 北京市教育体美处干部
张敬华 共青团北京市委权益部干部
杜书春 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部干部
国潇冉 北京市红十字会业务部干部
各高校要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做好本校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并在4月25日前完成“青春红丝带”社团的组建工作,同时将志愿者名单报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校队伍组建后,全市将于4月底前召开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成立大会,为各高校授旗。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高校志愿者网络工作平台
各高校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并以首都红丝带网站为平台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联动机制。
(二)结合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1+1”十进行动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宣传活动
倡导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志愿者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开展宣传。结合全市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1+1”行动,采取高校与区县结对子的形式进行活动。在主题月期间,各高校志愿者可以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具体的活动地点,并通过走进社区、工地、医院、学校、车站(包括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宾馆、商场、公园、电影院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不断发展壮大首都预防艾滋病志愿者队伍。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体系,开展培训工作
为确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开展,为每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宣传的机会,由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编辑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志愿服务知识讲座,并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防治艾滋病知识和宣传讲解技能。
四、评估与表彰
(一)由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卫生局、团市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红十字会对各高校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工作情况进行每年一次的评估考核。
(二)由各高校团委对志愿者队伍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跟踪督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其进展情况,给予督促和指导。
(三)市卫生局、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将对组织有力、成效明显的高校团委及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队伍、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各高校要设立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服务专项经费,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
(二)各类宣传资料由市卫生局统一制订。
(三)组建我市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专家巡讲团,负责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建立首都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其职责、任务,健全规章制度和指导文件。统一证件及标识,进一步使其规范化、常态化,建立首都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下载:关于印发《首都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