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洪云龙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巩固和扩大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工作成果,州委、州政府决定,继续动员全州人民,开展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坚定信心,落实责任,推进工作,坚决打赢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确保实现“到2010年,基本建立防治艾滋病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州流行和蔓延”的总体目标。
前三年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成效显著
2005年,州委、州政府动员全州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通过全州上下三年来的艰苦努力,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艾滋病疫情在我州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防艾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法规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州、县市两级均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建了专门的办公室,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挂钩联系制、目标考核制。三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防治艾滋病经费1714万多元,争取国际合作项目支持600多万元,保障了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顺利开展。
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全州防治艾滋病行政管理人员由原来的兼职13人增加到专职32人、兼职13人,疾控机构艾滋病专业技术人员由34人增加到61人,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专业技术人员从无到有并不断拓展到县乡两级,整个防治队伍得到充实。
防治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网络覆盖全州。三年建成16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个CD4细胞检测实验室、2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点、7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确定了16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1个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定点医院、27个母婴阻断服务机构、24所宣传教育示范学校,配备了采供血机构的医疗设备, 11个县建立了储血库。
基本摸清了疫情现状,关怀救治工作全面展开。三年累计开展艾滋病监测检测22万多人份,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49例,艾滋病发现率从2003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47%。三年免费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49人(其中儿童9人)、中医药治疗200人,对128名艾滋病阳性孕产妇实施了母婴阻断,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防艾知识深入人心。据调查,广大群众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
通过三年的辛勤努力,我州逐步探索了一条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机构为指导的综合防治路子,防治艾滋病工作实现了“四个创新”,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五个转变”,即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全局、由隐蔽到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倡导到落实;“六个突破”,在安全套推广使用、实名制监测检测、婚姻登记人群筛查、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随访管理及治疗等六个方面取得了政策和技术上的突破。
扎扎实实地打好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今后三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建立防治艾滋病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州流行和蔓延”的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全面深入开展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打赢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民族存亡和国计民生,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防治艾滋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扎实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全过程。要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务求抓出实效。
(二)统筹协调,增大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好资源效益。要充分整合现有防治艾滋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急需、最迫切的工作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卫生人员、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要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促进防治艾滋病工作重心向农村基层、向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地区转移。各级政府要把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对防治艾滋病工作专项投入的同时,州级财政要按全州总人口计算,年人均投入不少于0.5元;县市财政要按全县市总人口计算,年人均投入不少于1元,安排年度防治艾滋病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各级发改、财政、卫生部门在安排防治艾滋病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时,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贪大求全;在安排防治艾滋病资金时,要认真做好年初预算及计划,建立资金使用项目、工作目标、工作责任、考核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实行防治经费与工作绩效挂钩,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州级财政要集中财力,向防治艾滋病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倾斜,避免资金分散投入、重复投入。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要千方百计在提高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上狠下功夫,努力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实效性,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要采取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尤其对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大型建筑工地施工人员、人口聚集地的宣传教育。要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群众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法制教育,让其知法守法,主动配合相关机构做好防治艾滋病工作,不传播、不扩散艾滋病。二要强化行为干预措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及妇幼保健机构、工青妇、红十字会、计生协会等机构及社团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加强对建筑工地、交通沿线、娱乐服务场所目标人群的行为干预。要千方百计实施好安全套推广使用工程,提高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落实吸毒人员预防艾滋病措施。要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实施母婴阻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日常妇幼保健工作范围。三要认真落实好关怀救治政策。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关怀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红十字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际友好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扩大关怀救助面,提高关怀救助能力。
(四)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不断开创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新局面。要认真总结三年来我州防治艾滋病的一些宝贵经验,尤其要总结实施“六项工程”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如青年同伴教育、妇女健康中心、好朋友健康会所、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等,逐步在全州推广。要全面推开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机构为指导的综合防治模式。要加强对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开创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新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各级政府及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州机构编制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治艾滋病工作队伍建设,落实防治专业队伍人员编制,逐步解决防治艾滋病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要根据艾滋病流行态势和防治工作需要,增加必要的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改善工作待遇。落实从事防治艾滋病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补(津)贴,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补偿或社会保险机制。卫生部门要加强防治队伍业务培训,强化责任管理,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努力提高防治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防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督察,落实奖惩。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狠抓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各项工作。各级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督导检查,要建立防治艾滋病评估体系,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督导检查和评估考核结果,对防治艾滋病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