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是一个大问题。要谈它,首先要从我国最近20年发生的几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说起。
公共卫生事件凸显生活方式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1988年上海发生了甲型肝炎大流行,当时发病30多万人。
事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次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喜欢生吃、半生吃毛蚶。这场流行病对上海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
第二个事件就是2002—2003年发生的SARS流行,它可以说是震惊了全球,甚至也改变了全球公共卫生的进程。这次疫情流行的原因,据现在研究显示,与宰杀、处理、烹饪果子狸有明确的联系。
第三个事件是2005年主要在四川发生的人感染二型猪链球菌病。两个月内波及12个市37个县,死亡38例,病死率超过SARS,达18.5%,致使群众变得恐慌。后来经调查,发现患这个病的唯一原因就是宰杀、处理病猪、死猪不规范。
以上三个例子都毋庸置疑地说明,如果人类生活得不检点、行为不健康将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多大的危害。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些突发事件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呢?也不是,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都与此密切相关。
大部分疾病都源于人们糟糕的行为习惯
首先是和传染病的关系。
当今世界对艾滋病非常重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甚至把艾滋病和恐怖主义列为当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两件事,足见它的重要性。可是艾滋病与什么有关呢?主要就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和共用针具吸毒造成的。
结核病也是常见病,目前在我国仍非常严重,一年因其死亡者达13万人,是全部其他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两倍,而且现在还存在发展为耐药和多耐药的趋势。那么,结核病的传播是靠什么?还是行为问题。居室通风不良,很多人随地吐痰。注意看看周围,在公共场所,有多少人是捂住口鼻咳嗽、打喷嚏的?SARS期间谁要是咳嗽一下,周围的人都会紧张;可SARS过后,又恢复原样。实际上,一个结核病排菌病人只需要通过这样一个行为,就可以在一年内传染10—15人。
对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发生的29例人感染禽流感患者中,有16例有明确的病死禽类接触史,另外有11例在发病前到过活禽市场。我们曾到第一例禽流感病患者家中看过,鸡和人都在一起。某些农村地区,鸡和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这样一种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关系,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血吸虫病是我国“十一五”规划要控制的四种传染病之一。其流行原因是什么?老百姓说是因为水中有钉螺。而事实上,血吸虫的感染源并不是钉螺,而是我们人畜的粪便。如果我们管好了人畜粪便,钉螺不感染,人和钉螺完全可以做到“人螺共生”。所以,血吸虫病的流行仍然是由于我们人类行为不当造成的。
蛔虫病在我国,到现在为止感染率还非常高。我们最近的调查显示,以蛔虫为主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达到20%左右,相当于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平。蛔虫感染主要是通过不干净的手和没有洗干净的蔬菜吃进去的。不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现在城市中患病的较少。只是目前农村感染率还很高,而且经常出现反复感染,究其原因则是与粪便管理有关。联合国去年11月曾有一份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和贫困、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厕所是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具之一。再看我国,一项全国厕所调查的结果显示,无害化厕所我们仅有22%。
再来看看和地方病的关系。
碘缺乏病唯一的病因就是不吃碘盐;氟中毒也类似,除了饮用水,很多地方用煤来熏制食品,如果恰好他们使用的是高氟煤,制成的食品吃多了就很容易导致氟中毒。
最后来看和慢性病的关系。
现在慢性病在我国上升非常快,过去的10年间,糖尿病增加了305%,高血压增加了176%。现在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4000万,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在慢性病控制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把握住进食和消耗的平衡。
饮食结构不均衡是其一。在我们的居民食物结构中,畜肉的消耗在快速增加,20年间升了1倍;而谷类食品明显下降,20年间降了20%,明显低于合理的推荐水平。再看脂肪,在城市,人们吃进去的脂肪在整体热量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一些大城市甚至达到38%,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是不能超过30%。
另外像钙这种微量元素,中国人膳食中钙摄入严重不足,不到需要量的50%。一个同事去美国出差骨折,在医院治疗时需要使用螺丝钉固定,但螺丝一拧就掉。为什么?骨质太松了!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脱钙非常严重,但他们中不少没有纠正,或者是纠正方法不对。
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我们人均每日进食蔬菜的量,从1992年的411克,降到2002年的218克。很多人长年不怎么吃水果,特别是男性和吸烟者特别不喜欢水果。因此,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每天只有45克,不足一两,而现在全球推荐的量(新膳食宝塔推荐)却是非常大的。
饮食方面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摄入热量过多,造成肥胖人数大量增加。肥胖现在被认为是几乎所有重要慢性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甚至是癌症。大城市成年人肥胖率已达到12%,7—17岁的少年儿童也达到8%。除了饮食结构中高热量食物摄入比例较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软饮料(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很多人喜欢喝可乐,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一罐可乐含有多少热量?打个比方,你快走半小时消耗了150千卡热量,但只要一罐335毫升的可乐下肚,其中含有的174千卡热量就会把锻炼消耗的全部抵消,等于白走了。中国人讲究饮食文化,也喜欢吃,但把不住嘴,吃进去过多热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再谈锻炼。我国居民现在运动太少、体能消耗也太少。1982年的调查显示,经常锻炼的人占22%,而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降到了15%。以前人们上班是骑自行车,进单位是爬楼,进商店也是爬楼;而现在上班开车、坐车,进了楼里就坐电梯、坐滚梯,消耗越来越少。
如果摄入热量多、运动量少这个趋势再不改变,将来10年,我国将要新增1.5亿肥胖人口!人们寿命延长了,总想生活质量更好一些,可老了不能自理,瘫在床上需要别人伺候的寿命延长又有什么意义?
必须迎来生活方式变革
所以,我们必须对生活方式来一次彻底的改变。具体怎么办?这就需要谈到行为革命、膳食革命和厕所革命三方面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说,行为革命是可以包括膳食革命和厕所革命的。
膳食革命。2005年,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调整、维持、控制、增加”八字方针。
第一是调整。调整吃水果的顺序,把水果放在饭前吃,这样更有利于减少热量摄入,保持健康饮食八分饱。国际上的研究表明,水果含有非常多有利健康的成分,像强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植物纤维果胶,饭前空腹吃,有利于提高这些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另外,一些水果,如苹果自身容易被氧化,饭前吃,可以快速通过胃,降低在胃里的氧化腐败程度。当然,也有部分人不适合饭前吃,特别是虚寒性的胃,多发于老年人和女性,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在两饭中间吃。
第二是维持,维持高纤维素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蔬菜、全谷类食物多吃,兼顾什么都吃一点,但什么都不要多。从积极意义上来说,是广泛摄入了营养素;从消极意义上说,哪种东西万一有问题,也没吃多少。
第三是控制,控制肉、油、盐三种食物的摄入量。盐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推荐量是每天6克,可我国现在人均12克。关于肉类,美国科学家现在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提出了一个“十个网球”的原则,即每人全天吃不超过1个网球大小的肉;相当于2个网球大小的主食(米、面、谷类等,四到五两);保证3个网球大小的水果,建议每顿饭前吃一个水果,吃不同种类的水果;不少于4个网球大小的蔬菜。另外,油脂的热量非常高,2两油脂含900千卡热量,2两猪肉才400千卡。所以,我们推荐25克。个人体会是,要控制肉摄入,最好每天一顿全素食。
第四是增加。即增加水果、奶、谷物和薯类四种物质的摄入量。国际组织呼吁天天“五蔬果”,因为每天吃五种水果的人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人,对吸烟者也是如此。国人牛奶摄入量太低,人均26毫升,而推荐值是400—500毫升,可见我们还差得太多。个人推荐,饭前吃水果,饭后喝酸奶,这有利于保证酸奶中的益生菌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现在我国人均谷类、薯类的摄入量非常少,而这些食物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建议每天有一顿主食别吃米饭、馒头、面条、包子等食品,就吃一点玉米、土豆、喝一点小米粥,这样一天的主食结构就合理了。
除了吃上的革命,还要增加体育锻炼。这可以减少肥胖、预防糖尿病、冠心病,改善骨质疏松等。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为什么总补钙还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不管你吃再多的钙,如果没有运动,血钙也不会往骨钙上走。有一种运动叫足跟冲击运动,就是走、跑、跳。这样的运动可以使骨骼自己感知到硬度够不够,并自觉帮助运送钙质。很多人喜欢游泳,游泳确实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心脏、肺活量、肌肉都有好的锻炼效果,但唯一的缺点是不能防止脱钙。所以,为了补钙,在游泳之外必须配上走、跳等形式。
去年10月30日,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一份权威性研究报告,这个报告的题目是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他们最终得出的几条建议之一,就是关于运动。要预防癌症,建议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什么算中等强度?就是快走,一般的散步起不到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人说,锻炼不是心跳快了吗,心跳快了人不就活得短了吗?我们来算个账。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好,不经常锻炼的人心率七八十次,运动员有的心率才四五十次。如果我们拿一个60次心率的人和80次心率的人相比,前者做1小时锻炼,按每分钟增加50次算,一天下来,他们的心跳仍旧比80次心率的人少2万多次,一年少880万次。所以要锻炼,就一定得锻炼到心脏功能。
此外,我们要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必须分离人和畜禽的生活环境。否则,除了禽流感、鼠疫等疾病,以后很难说还会有什么严重的疾病来袭击我们。
避免和杜绝对健康有严重威胁的危险行为也很重要。这里要特别强调艾滋病这一类。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现在还非常严重,虽然这些年做的一些宣传、干预工作,也使得新发感染有所下降。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性感染已经上升为第一感染途径,所以杜绝不安全的性行为是当务之急。
最后,关于厕所改革。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在农村就是要修建沼气池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处理好粪便。我们国家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人类粪便和家畜粪便的双重污染。所以,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的卫生状况会上一个大台阶。
做好生活方式的革命,特别是行为、膳食和厕所革命,必将去除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病因,从而大幅度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