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2007年新发艾滋病和病毒感染病例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2万人,但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邵一鸣介绍,经过20多年的流行,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病人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人增长到现在的70万人,主要的传播途径也从血液、吸毒传播转变为性传播,艾滋病流行的因素广泛存在。目前,我国有40%的注射吸毒人群仍在共用注射器,60%的暗娼和70%的男男性行为人群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后一人群是近年来HIV感染上升速度最快的人群,仅2007年就比2005年增加了54.5%。
“我国艾滋病预防干预覆盖率也很低。”邵一鸣说,在全国70万估计感染者和病人中约2/3尚未被发现,而已经发现的也仅有1/3能得到定期宣教干预。宣教干预对暗娼的覆盖率只有39.8%,对男同性恋仅为8.7%。我国还有数量巨大的1.4亿流动人口基本游离于防治体系之外。邵一鸣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艾滋病预防干预覆盖率达不到70%以上,很难发挥对总体疫情的控制作用。
目前,艾滋病防治中的科技支撑能力也很薄弱。邵一鸣举例说,国际上目前有20多种抗病毒药物,我国虽然拥有对所有药物的仿制能力,但碍于专利只仿制了5种专利已过期的药物。由于缺乏足够的高效药物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和耐药的产生,我国约20%的治疗病人已经退出了治疗,另外1/3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新药物也将难以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