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他远离美丽的山海烟台,千里迢迢奔赴遥远而贫瘠的东非行医救人。
作为医生,每天接触的病患中有不少是艾滋病患者。他和队友们一起在忘我的工作中忘却危险,救死扶伤。
气候的湿热、食用水的贫乏和医疗条件的简陋,都没能挡住他坚定而踏实的前行脚步。
他,就是我国援助坦桑尼亚第20批医疗队烟台籍队员———烟台山医院骨科医生姜传强。与他一起赴非的,还有来自我市不同医院的另外4名医生。
远赴大洋彼岸
2007年7月28日,是姜传强离开家的日子。从2006年7月份医院的选派开始,到后来的卫生厅考察及外语培训,整一年时间,他一直在盼望着也担心着这一天的到来。
姜传强这天很早就起了床,为的是想和家人多呆一会儿。虽是舍不下父母妻儿,舍不下深深眷恋的祖国,但他知道,即将要开始的援非工作是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走,终究还是要走的。
当不满3周岁的女儿用稚嫩的童音大声说着:“爸爸,再见!”时,坚强的姜传强几近哽咽。汽车开动的时候,姜传强快速地向家人挥了挥手,算是跟亲人告别,跟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告别,跟从前的自己告别。因为前面迎接他的,将是新的环境、新的战友、新的人生经历。
2007年7月30日22时,北京国际机场,姜传强所在的第20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一行24人,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远渡重洋,飞向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坦桑尼亚。坐在机舱里,聆听着飞机轰鸣声,眼看着地面的灯光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而飞机却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而出,直冲云霄。“那一刻,我的心也飞了起来。我已做好准备,一定不负重托,在那片陌生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思绪万千的姜传强在日记中写到。
北京时间7月31日19时,经过20多小时的飞行,姜传强和队友们到达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在机场,中国驻坦桑大使馆、坦桑卫生部和甘连喜总队长对医疗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在达市休整并进行了6天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后,按照中坦双方政府的协议,全体队员分为4个工作小组,分别到穆西比利医疗中心、多多马省、塔保拉省及穆索玛省的医院工作。姜传强和其他烟台籍队员于8月6日到达多多马市,参加了多多马省政府和医院举行的“送老迎新”晚会,拜会了多多马省省长、首秘和卫生厅厅长。
医疗队与即将启程回国的第19批老队员进行了医院工作、固定资产、财务和重要关系的交接,8月20日正式开始了援外医疗工作。
将友谊带到陌生国度
多多马位于坦桑尼亚中部,是坦桑的政治首都,地处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原。除了几条主干道以外全是土路,几条柏油路也是坑坑洼洼,满是补丁。以烟台队员为主组成的多多马医疗队就工作在多多马省医院。这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近200亩,建筑全是平房,设有门诊部、住院部以及后勤科室。
姜传强所在的骨科有4个病区,80多张床位,号称坦桑尼亚的骨科中心,不仅承担本地区的医疗任务,数百公里以外周边地区的病人也转到该院就医。患者主要以创伤病人为主,由于当地医生太少,技术也差,许多骨折病人在门诊排队等候空床住院。这样一个骨科中心只有他、一个当地医生和一个医助,工作量可想而知。
姜传强很快就克服了语言交流障碍、手术器械落后及检查设备贫乏等种种困难,迅速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庞大的工作量外,姜传强还要时时为艾滋病患者实施手术。在坦桑尼亚,有太多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根据1999年WHO公布的数据推测,普通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能已经超过20﹪,所以平日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患者不可避免。
姜传强为确诊艾滋病患者做的第一例手术,是他到坦桑尼亚工作后一个月。虽然病人骨科病情并无特殊,但考虑到病人同时患有艾滋病,坦桑助手很慎重地征求姜传强的意见。看着病人渴盼救治的眼神,姜传强心里虽也担心被感染,但他略一犹豫,就马上告诉助手,准备第二天的手术。
手术是在严密的防护下进行的,姜传强按照术前制订的手术计划,一步一步进行,确保手术者和助手的安全。近两个小时后,手术圆满成功。病人恢复得也很好,术后一个多月门诊复查,原本迁延不愈的伤口已经愈合,病人和家属向姜传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那一刻,我很自豪。”姜传强说。
还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因为前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前臂骨折3个多月,已经严重畸形愈合,完全丧失了旋转功能。姜传强克服了手术器械不足的困难,因陋就简,为她做了矫形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3个月复查时患肢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看着完全康复的女儿,小女孩的妈妈感激地说,“中国医生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不仅给了女儿一个健全的肢体,还给了女儿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由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量手术,还开展了很多新的手术,姜传强在医院的情况通报会上得到了所在科室的表扬。能够在异国救死扶伤,为国争光,姜传强说自己是幸福的,并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南半球的使命坚守
繁忙紧张的工作让姜传强常常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他说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上的艰苦算不了什么。给他和队友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激情的,是祖国、家乡亲人对自己的爱护与支持。
坦桑的物资非常贫乏,连最简单的油盐酱醋也很难买到,更别提其它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了给医疗队创造一个稳定无忧的工作环境,中国驻坦大使馆每年都为医疗队提供一到两次集体从国内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机会,大大改善了队员的生活。
去年12月8日,到多多马参加坦桑尼亚独立日庆典活动的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专程到医疗队驻地看望烟台籍医疗队员并和大家共进晚餐。他对医疗队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家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更多坦桑尼亚人民解除病苦。同时也要在工作中注意安全,并给大家带来了国内生产的花生、酱菜、香烟、白酒等礼品,让医疗队员们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暖和关爱。
去年年底对姜传强来说,同样是刻骨铭心的。12月14日,他从妻子口中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此时已经是母亲生病后的第11天,虽度过了危险期,但是偏瘫不可避免,受影响的还有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想到临行前还对自己细心叮咛的母亲可能再也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姜传强心里痛如刀绞,心里除了牵挂,更有深深的自责。
2007年的最后一天,姜传强通过烟台山医院的电子邮件得知父亲也病倒了,倒在了母亲的病床跟前。此时,已是母亲病后的第28天,父亲病后的第12天。为了不让他担心,家人再次选择了隐瞒。姜传强父亲的病情极度危险,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危急时刻,是医院的领导同事慷慨解囊为老人捐款,并全力以赴将老人从生死线上又拉了回来!
姜传强说,看到邮件的那一刻,他心情极度低落,甚至一度做好了无论怎样都要回国的打算。援坦医疗队总队长甘连喜得到消息后也给他打来电话,表示只要他提出申请,会全力帮助他协调回国。一边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极需要人照顾,一边是国家交给的一份未完成的任务,慎重考虑之后,姜传强最终决定继续未完成的使命,并取得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期间,姜传强和队友们依然忙碌在多多马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当得知市卫生局相关领导春节期间登门看望慰问留守家中的亲人时,队员们深受感动。除了遥望祖国的方向,他们更愿意在每一天充实的工作中寄予对祖国、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