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2007年11月23日16时30分,HIV携带者小周(化名)、上海社科院艾滋病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国美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副主任庄鸣华做客新民网,一起探讨了艾滋病防治的话题。小周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能有更多人尊重和理解艾滋病毒感染者。
今年12月1日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沿用了3年的“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在节目现场,HIV携带者小周坦然面对网友的提问,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周说,在得知检测结果后,他曾经遭遇过陌生人的歧视甚至电话恐吓,身边的一位朋友也渐渐疏离了。他呼吁大家平等地看待HIV携带者,像对待朋友一样给予他们尊重和宽容。小周说:“如果我在餐馆吃完饭,别人知道我是HIV携带者,仍然能够坐在我刚刚坐过的椅子上,这就是对HIV携带者的尊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副主任庄鸣华告诉广大网友,目前上海有108个医疗机构可以做HIV检测,其中21个提供免费检测。他呼吁大家更多地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从而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
庄鸣华医生介绍,艾滋病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他提醒网友们,平时要保持洁净性生活,不与多人发生性行为,预防性传播;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剃须刀等,预防血液传播;如果妇女已经感染艾滋病毒应终止妊娠,预防母婴传播。
庄医生指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虽然未发病但仍有传染性,但与艾滋病人共用餐具、浴池、握手、拥抱和亲吻都不会被传染。
夏国美教授称,尽管目前艾滋病防治知识已经很普及,但仍有不少人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夏教授指出,一些人给艾滋病贴上了“标签”,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不道德的病”,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心存歧视。夏教授认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需要每个人都做到反歧视,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艾滋病毒感染者都能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