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他们敢于以真实面对世人,与《天府早报》的报道有很大关系,是早报让他们感受到了媒体的友善,社会的关爱这个家,出了全国第一个在媒体公布真实姓名、地址、照片的艾滋病人,家中有3人曾受到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接见。他们所在的小镇–––资中县公民镇,《人民日报》记者曾撰文称这里为“全球人类同艾滋病作斗争的灯塔”。
2001年3月,早报独家报道了公民镇38名艾滋感染者的生活现状,这个家从而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这个家的当家人李孝清当时化名王开富接受早报记者采访,他家十口人中有5人感染艾滋,这中间包括李孝春和李本才。
2001年4月,李孝清毅然通过媒体直面公众,从化名到真名,时隔仅一个月。
今年2月21日,元宵佳节,最早走进公民镇的原早报记者张红霞(现四川日报记者)又想起了公民镇那些鲜活的身影,“李孝清走了,还有很多人在真实地活着!”她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道出了为“艾”而“爱”的早报人内心最真实的价值取向。
直面媒体“不打马赛克”
“不要打马赛克!”作为小镇上被国内外广泛称奇的“艾滋剧团”,成员全部是艾滋感染者,他们告诉媒体,不需要技术处理,他们要用真实的自己向全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003年11月,李本才提出搞一台以亲身经历反映艾滋感染者从受人歧视到被人接纳的话剧,李家的4名艾滋感染者走上了舞台。这台话剧从公民镇演到成都,从成都演到了全国。李孝春说,他们敢于以真实面对世人,与《天府早报》的报道有很大关系,是早报让他们感受到了媒体的友善,社会的关爱。
去年底,早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小镇一如既往地平静安详。
李孝清2004年4月去世了,李孝春也比以前苍老了许多,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活着的人依然真实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