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记者从国家人口计生委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交流研讨会”上获悉,我国人口计生部门近年来开展的艾滋病预防与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介绍,目前,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我国外出的农民工人数为1.2亿左右,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这一群体人数庞大,流动性强,艾滋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是艾滋病感染及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艾滋病预防与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是国际社会倡导的具有较好投入/产出效益比的艾滋病干预模式。我国人口计生部门构建的覆盖广泛、深入基层、接近居民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网络,在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与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干预,促进人口安全流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人口计生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预防的“一个中心,两处地点、三段时期、四种方式、五类人”的工作模式,即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网络,以流动人口自身为中心,在其流出地和流入地,在其流动时期、返乡时期和在流入地时期,针对流动人口家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群众及社会,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推广安全套使用以及消除歧视等内容的艾滋病防治行动。
此外,国家人口计生委从2005年还开始执行了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项目,在河南等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项目;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在黑龙江等地开展了“预防艾滋,安全流动”项目;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开展的项目也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予以关注。全球基金第四轮支持下的针对娱乐场所人员的艾滋病干预实际上也关注了流动人口问题,全球基金第四轮支持的流动人口安全套社会营销项目正在顺利进展。
人口计生部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网络的作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在增强了流动人口防范艾滋病意识,推广安全套使用,促进行为改变,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