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顺德区是我省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拓展项目点,又是艾滋病预防与计划生育服务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区。多年来,该区利用较好的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健全的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队伍和完善的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网络,积极推进青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两个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在全区30所中学推广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完成了艾滋病预防与计划生育服务结合国际合作项目试点。主要做法:
第一,是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
该区把“青春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纳入计生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模式,积极推动项目全面深入开展。2003年,区计生协、人口计生局联合区妇联、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共青团顺德区委等几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顺德区开展“青春健康”项目活动的意见》,成立了相关组织和机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选择部分中学开展了试点。2004年,在区计生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了“青春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基地,在区妇幼保健院建立了顺德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同年,区人口计生局成立预防艾滋病和计划生育服务合作项目指导小组,积极加强与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在“美的”集团等企业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基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收集分析,安全套供应和监控等多种功能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网络。
第二,是开展青春教育,培育健康理念
1、成立讲师队伍,夯实项目基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开展区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后,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亲自负责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性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在全院300多名员工中选出高、中级医务人员30人组成的基地讲师团,根据团员学识、专长,讲师团又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家长四个小组,由医院副院长和科室主任分别担任各组组长。
2、加强专业培训,确保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培训。在青春教育授课之前,全体师资接受了系统培训,并邀请了省、市有关专家现场示教,讲解授课要点;二是统一教材。师资问题解决之后,区计生协协调区妇联、区妇幼保健院编辑整理了一整套文字简洁、影像生动、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的多媒体教材;三是熟悉教材。各位讲师态度积极,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熟悉教材,做到无须看稿,张口即文,烂熟于胸;四是集体评课。首先由各组组长组织讲师反复进行组内试讲,集体评课,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然后有重点地开展全团评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五是组织试讲。首先从各组选出一位讲师进行了全院试讲,效果达到了预期水平,再派讲师去大良李介甫小学、李伟强职业中学和乐从沙滘中学等学校试讲,反应非常好,不仅领导、老师满意,学生反应也异常热烈,充分表明青春期性教育很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六是接受验收。2004年9月2日,区计生协、区妇联、教育局、卫生局、团委等部门联合到青春教育基地进行检查验收,三位讲师代表基地就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了授课演讲,全面通过验收。
3、深入中小学校,拓展青春教育。由区计生协会负责协调,各镇(街道)计生协具体安排,区妇幼保健院负责落实讲师,各中小学校负责安排学生和课时,于2004年9月在区华侨中学与其高一年级学生共400多人揭开了“顺德中小学生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序幕,生动活泼的性健康教育课,场面之精彩、反应之热烈,出乎意料。不少试点学校调整了原定的授课计划,让原来没有授课安排的年级也接受了性健康教育,如顺德一中,原计划让初中部学生参加性健康教育,后来,看到教学效果好、对提高学生性意识作用大,负责高中部的领导便提出给高一及高二年级共36个班的学生也进行授课;很多非试点学校如大良职中、鉴海小学等学校也通过种种途经联系盛情邀请基地讲师前去授课。到今年12月止,青春教育试点学校已达30个,授课129场次,接受教育的学生和家长共50365人。
4、运用新方法,强化教育效果。近年来,该区利用人口文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加强青春教育,如,陈村镇建成《生命的历程》展室,展示图文并茂的“爱的奇迹、惊人变化、花季雨季、风华正茂、金秋季节、性福人生”六大内容,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让“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是男孩,不是女孩?”以及青春发育期的种种困惑迎刃而解。此外,该区还在多个网站上设立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专栏,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提出疑问,再由专人作出解答,开辟了青春教育的新渠道。
第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预防艾滋
根据广东省艾滋病预防与计划生育服务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启动的要求,2003年10月,该区被定为艾滋病预防与计划生育服务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区,项目期限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该项目已按期完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顺德区各级人口计生宣教部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网络完善的作用,广泛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育龄群众HIV/AIDS预防知识和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阵地。区、镇(街道)、村(社区)均建有婚育学校,婚育分校和计生宣传栏,并定期开展“五期”(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教育,宣传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知识。
二是精心打造“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品牌。近3年来,全区上下印发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资料20多万份;制作广播、电视专题片2集,制作大型户外广告牌20幅,编印了一批精美的防治性病艾滋病、避孕节育知识宣传单张,摆放在群众便于取阅的公共场所,还制作了宣传教育图片巡回公开展览。同时,根据本地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由镇(街道)、村(居)委会计生办组织人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较多的企业,请专家讲授预防性病艾滋病、生殖保健知识,很受欢迎。三年来,全区计生系统开展的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203场次,参加人数达14多万人。通过宣传效应,使广大育龄群众能获得HIV/AIDS防治知识,知道获取帮助、指导的途径,提高预防能力。
三是开展青少年的预防教育。在省、市人口计生部门的直接支持和关怀下,该区举办了一期计生系统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特别是2007年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和省人口计生委科技处的帮助下,该区邀请了著名人口学教授武峻青为全区计生技术人员讲课,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顺德区人口计生局还主动与卫生、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青春期人口与性知识教育,还根据青少年性知识薄弱、性防范知识淡薄、生殖保健意识不强的特点,专门组织人员,深入到学校、工厂、娱乐场所、社区等地方开展对青少年性知识、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为青少年人群构筑了一道艾滋病预防、生殖保健的防护墙。
四是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作用。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为性病艾滋病预防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全区有健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同时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近三年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每年均为50多万名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口)进行孕情检查和节育术后随访服务,其中每年均为2万多人提供性病艾滋病的咨询服务、避孕节育措施包括避孕套使用的追踪随访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所还设有“悄悄话”室,统一配置了生殖健康教育模型,设有热线电话,方便群众进行咨询,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五是利用生殖道感染普查普治的时机,为育龄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HIV/AIDS防治知识。2000年以来,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结合孕情检查,每年安排一次为全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常见病的普查普治。2002年和2003年累计参加检查人数达到19万人。通过普查,对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在引导正常治疗的同时宣传推广安全套,针对性强、效果好。
六是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首先是结合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近三年来,全区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优质服务活动,通过面对面的咨询指导和访视,使采用避孕措施(包括使用避孕套)的对象,能了解知晓各种避孕知识和使用方法,达成“知情选择”的共识,能自觉正确使用安全套。其次是保证安全套供给渠道的畅通。全区实行避孕药具(包括安全套)免费发放和零售相结合的“双轨制”发放渠道。镇(街道)、村(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所、室设有避孕药具(包括安全套)免费发放专用柜(箱)。为方便流动人口育龄群众获取安全套,计划生育服务所的技术服务人员还将避孕套带到孕情检查工作的现场,免费发放并解答育龄对象提出的咨询。第三是装挂避孕套自动售货机。通过深圳星光宝实业有限公司主营,从2000年起,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大良、容桂、伦教三个街道装挂了避孕套自动售货机280台,到目前为止,共售出安全套381592只,增加群众获取安全套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