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流动人口与少数民族社区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工作讨论会。
2006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支持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在中国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中开展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形成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项目分别在以下五个地方和相应人群中开展工作:四川省:成都市,建筑工地男性打工者;资阳市,酒店女性外来打工者;云南省:昆明市,花卉制作工厂和市场的女性外来打工妹;陇川县,景颇族感染者;赤峰市,服务业女性打工人群。自2006年签署项目协议到现在为止,项目已经开展一年有余。
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中心人员多次会面,一致认为整个项目应贯穿以下三个重点:
1、提高目标人群的权益意识;
2、保障项目可持续发展;
3、发掘本土文化中的文化敏感性。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了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2007年度工作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保证项目执行的有效性,我中心邀请了在艾滋病领域有长期工作经验的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包括:杜铭那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社会及人文科学顾问;梁惠菁,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项目助理;景军,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汪宁,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汝小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外事司副司长;沈林,国家民委政法司处长;吴学华,中国全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处长;靳薇,中央党校教授;赵红心,地坛医院艾滋病科室主任医师;庄孔韶,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张小军,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张慧,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博士;何明洁,四川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张有春,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讲师等等。会议上,各位专家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为我中心本年度工作的开展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