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还有4个多月,陈刚就满27岁了。但现在,他已经无力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离开了心爱的货车司机工作,躺在病床上,成了一名艾滋病患者。
陈刚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云南唯一一位愿意向公众暴露自己真实姓名和身份的艾滋病患者,他的家在安宁。
陈刚坦言 不想放弃做父亲的责任
陈刚的妻子也感染了HIV,儿子只有3岁。之前,陈刚是这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
昆明今年冬天尤其的热,1月9日中午,阳光灼人。可陈刚躺在病床上,穿着毛衣,盖着棉被,头上还戴了顶枣红色的毛线帽。
他眼里泪光闪闪。这些,都是在提到他妻子和儿子的时候。
“我希望社会帮助我,让我身体好起来能够去工作,我年轻,有的是力气,我想把儿子养大,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不想他的童年像我一样,他应该过得比我好。”陈刚有些激动。
直面媒体 希望社会不歧视艾滋病人
“我暴露自己的身份,是希望全社会不要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查出患病后,连亲戚都不再喊我去家里玩。住院一个多月,没有任何亲朋好友来看过我。好在医护人员都对我们好。艾滋病只能通过母婴传播、性和血液传播3个途径传染,艾滋病人没有那么可怕!” 去年12月初,陈刚查明病因,住进了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同时入院的,还有感染了HIV的妻子。他们一入院,家里的经济来源全断了。
早在去年6月,陈刚就开始全身乏力,持续地消瘦,1米68的他瘦得只有45公斤,贫血也极严重。陈刚辞去了货车司机的工作,曾经热爱踢足球的他已经没有一点力气。
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提醒他去做一下艾滋病检测。检测结果证实,陈刚患了艾滋病。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下,陈刚来到新开业的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住院。
不想活了,刚开始陈刚脑子里全是这个念头。他吃不下,睡不着。但没想到的是,医生护士不但精心为他诊治,还和他拉家常,说笑话。
“这几天,胃口好多了。每顿能吃二三两饭,到了晚上还会有点饿。”入院一个月,他体重已经增加了5公斤。
住院期间没有事情,陈刚就看电视。看到一些关于艾滋病的报道后,他忽然想到通过媒体寻求社会帮助。
“陈刚主动找到我们寻求帮助时,我们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副院长李惠琴说,陈刚是建院以来第一位要求面对媒体的艾滋病患者。“在院方以及陈刚本人的反复考虑下,最终还是坚持了他的想法。”
关爱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帮陈刚联系了本报。
最愧疚的事 妻子受感染后仍对他很好
最让陈刚感到内疚的是他的妻子。
“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好好谈过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对她特别愧疚。她说她这辈子都恨我。”但陈刚又说,妻子对他依然很好。
“前久我做腰椎穿刺,要8个小时才能动。她打了饭来,一勺一勺喂我吃……”那一刻陈刚很想哭,但他沉默了。CD4恢复到160个以后,陈刚的妻子出院了,她前往玉溪,照顾住在父母家的3岁儿子。
儿子是陈刚与病魔抗争的最大动力。让陈刚夫妻最感到万幸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我不管多么苦,怎么也要咬紧牙关,把他抚养长大。为了儿子我一定要活下去!”
有几次,儿子打电话到医院给爸爸。小孩总是问:“你病好了没有?”陈刚听了心里酸疼酸疼的。
“他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现在他还小,就算告诉他,他也不明白。我说病还没好,他就把电话递给他妈,自己跑去旁边玩了。”
陈刚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儿子了。他的孩子特别乖。一个人住院的日子里,陈刚几次梦见儿子。
感染HIV的经历,陈刚不愿却又不得不去追忆。
20岁时,陈刚有一个女朋友。他偶然发现她是个吸毒者。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陈刚和那个女孩分手了,而且再无联系。“我左思右想,自己很有可能是被她传染的。艾滋病毒的潜伏期太长了,7年才发现。”
“肯定有点恨她,但已经这样了,恨她又有什么意思呢?”
因病致贫 希望社会各界帮他一把
“按照陈刚现在的病情,若停止用药治疗,半个月后他就将离开人世。”感染一科主任王丽医生严肃地说。
陈刚已经欠医疗费十多天了,欠了四五千元,而他的治疗正在关键阶段。
去年12月,陈刚入院后,医院就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检测,病情不容乐观。正常人CD4水平在500-1200个,目前陈刚的CD4细胞计数则已降至51个,免疫系统处于崩溃状态。
王丽介绍,治疗的关键,主要在于控制和治疗青霉菌感染,使之能早日进入抗病毒治疗过程。
“很多时候,面对走投无路、身无分文来医院寻求帮助的患者,我们也很苦恼。”李惠琴说,“陈刚目前还处在机会性感染期,而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关爱中心已经减免陈刚的部分医疗费用。目前他已经欠费,但医院正想尽办法、全力为他筹集医疗费用。”
陈刚曾经有过一个单位,但单位已经倒闭了。他的户口是单位户口,想过去办医保,又不知该怎么办。
“如果病好点,我想去申请低保。现在病成这样,哪里都去不了……我希望会有好心人愿意伸手帮我一把,让我渡过这个难关,把孩子养大。”陈刚的眼中透出一丝希望。
你是陈刚期待的好心人吗?你愿意帮助陈刚,以及其他与他有相似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吗?请在明确捐赠意向的前提下,将善款捐至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春红丝带––禁毒防艾慈善基金”,由省青基会进行专账管理,省青基会将适时在“云南希望工程”网上公布捐款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