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奥运的脚步已经越来越临近了,如今中国的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开始在奥运旗帜的号召下进行,比如,食品、交通、城市建设等等。执中国体育报道牛耳的《体坛周报》今天发出呼吁:“北京奥运不防艾滋怎么行!”(点击查看报道)更是将奥运与这个人人谈之色变的病毒联系了起来,既开创了先河,又发人深省。
《体坛周报》的视点确实独特,在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各条战线上埋头苦干时,《体坛周报》“于无声处听惊雷”,从大处着眼,找准突破点,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要知道,艾滋病这东西不是咱们国产的,属于纯进口的产品。我们在欢迎世界各国人民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同时,把“防爱滋”提上日程,确实非常必要的。
其实在呼吁对艾滋病防治的背后,更多的应该体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人文主义的精神。北京奥运的三大口号中,就有“人文奥运”这一条。奥运的举办需要以人为本,需要我们以宽厚的爱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展示出礼仪之邦的风采,这是“人文奥运”的第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奥运的举办,能够起到改进国人生活习惯、提高国人素质的作用,将中国大踏步的引领至和谐社会,这是“人文奥运”的深层内涵。
因此《体坛周报》也未免流俗于口号的呐喊中,“艾滋猛于虎”,对它的防治是随时随地的,也应该是政府工作的持续重点,难道就是因为奥运的举行才专门防治吗!在这背后,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奥运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或者说,我们能够从奥运中收获什么!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加的富有爱心,不仅仅是对艾滋病患者的爱,更应该是对所有弱势群体的爱!奥运来了,我们应该少抽烟、不随地吐痰,应该更有礼貌、更多微笑,甚至,应该更加注意艾滋病的防治!这都是“标”,不是“本”,奥运需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更具人文关怀,但愿奥运为我们带来的,也是这种人文关怀。